“南獅”流行於中國南方的廣東。據說到處都有吃農村農民收成的怪物,但不傷害人畜。它經常發出“年年歲歲”的聲音,所以人們稱它為“年獸”。年獸眼睛大,有觸角,性格好。農村農民視其為神獸,不敢捕殺。後來,村民們用鞭炮聲嚇跑了“年獸”,人們又恢復了平靜。村民們互相祝賀親朋好友,並將這壹天定為“新年”,象征著新的開始。從此,每到過年,人們就用竹子模仿“年獸”,放鞭炮,送紅印章。其次,南獅頭和北獅頭在造型上有嚴格的區別,北獅頭以寫實為主。南派以神似為主,其藝術形象是塑造壹只誇張浪漫的獅子。
廣東獅子是南方舞獅最具代表性的。獅子傳到各地後,根據當地習俗(尤其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握法、舞姿、外貌都不壹樣。然而,獅子頭的外觀是通過顏色來顯示其性格的。如紅獅關公臉、黑白臉、青鼻鐵角、牙刷胡子的張飛形象,顯示出其豪放粗獷的氣勢。
廣東傳統舞獅講究技巧和武藝,壹般由兩三個人組成。其中壹個舞獅頭,壹個舞獅尾,壹個舞大頭佛,以葵花扇為引,後面是鑼鼓隊。獅子的動作隨著鼓點的快、慢、輕節奏,以各種姿勢翩翩起舞。
舞獅常用的基本動作有舔毛、抓撓、探路、戲水、畫綠等20多種。情感上主要是喜、怒、悲、樂、貪、疑、諱、憂、餓、睡、醒,步態步法有四馬、子午馬、開合馬、騎龍步等。技術嫻熟的高手不僅能舞出獅子的心態,還能從高難度的舞獅技巧中展現出壹套故事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南獅功夫的過硬。獅子在表演時會敲鼓、敲鑼、敲鈸。鼓手是舞獅的核心和靈魂。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獅子藝術無論是演技還是獅頭和裝備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際上對設備的長、短、高、低都有壹定的限制。比賽時間定為10至15分鐘,參賽人數限定為6至8人,從而使傳統的醒獅藝術從大眾化走向競技化、規範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