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夏——太陽位於黃經45度,5月5-7日祭典:長夏意味著夏天的開始。但是各地氣溫不同,入夏時間其實也不壹致。根據氣候學,五日平均氣溫高於22℃為夏季的標準。
2.小滿——太陽位於黃經60度,交點在5月20-22日。小滿指的是小麥等乳滿、種子飽滿的夏季作物。四川盆地的農業諺語賦予了小滿新的含義:“小滿不滿意,他想壹想”;"小滿腹不滿,不管芒果了."
3.芒草——太陽位於黃經75度,交點在6月5-7日。芒草代表小麥等帶芒作物的成熟,是反映農業物候的節氣。到了天幕的時候,四川盆地的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和紅薯的移栽也接近尾聲。
4.夏季至日——太陽位於黃經90度,6月21-22日:夏季至日上,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白晝最長的壹天。四川大部分地區從日出到日落大約需要14個小時。盡管夏季的至日白天最長,太陽高度最高,但它並不是壹年中最熱的時候。
5.小夏——太陽位於黃河經度105度,7月6-8日節點:小夏前後,盆地西部進入雨季最多,7、8月暴雨日數可占全年的75%以上,壹般在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經常會發生山洪,甚至引發泥石流。
6.大暑——太陽位於黃河經度120度,7月22-24日節點:大暑節氣是流域內壹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流域西部降雨量最多、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最集中的時期,是流域東部35℃以上高溫發生最頻繁的時期。酷暑前後的高溫是氣候正常的標誌。
擴展數據:
從漢代到明末,以“平氣”法劃分的節氣分為三期,可見黃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自然的概貌。“平齊法”的節氣從黃河流域最短的冬季至日開始,二十四節氣從冬季至日開始,到大雪結束。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屬於陽歷範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壹年的運動,認識壹年中四季、氣候、物候的變化規律而形成的知識體系。
它不僅對農業生產起著指導作用,還影響著古代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觀念。現行的農歷吸收了幹支歷的節氣作為歷法的補充,通過“閏法”調整到符合回歸年,形成陰陽合歷。
百度百科-節氣(特定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