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潑水節
潑水節(當地稱為“澆花”)是德昂族壹年壹度的傳統節日,在每年清明節後的第七天。節日1有三天。儀式當天,德昂族的人們穿上節日盛裝,背著井裏的清水,帶著事先準備好的各種食物,手捧壹束束鮮花,聚集在本村的佛寺(方木)慶祝節日。
儀式由村裏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並致賀詞。敬酒後,年輕人敲響象腳鼓,跳起了象腳鼓。年輕的婦女們加入了鼓聲,跳起了“沙舞”。
還有的人手中拿著竹桶,舉過頭頂,將水依次倒入雕有龍和畫的水缸中,給象征佛陀化身的佛像洗澡,寓意緬懷先人的恩情,祝願來年風調雨順。
2.停業日
閉關日在德昂族語言中稱為“入坳”。傣歷每年9月15日(農歷六月中旬)開始,持續三個月。收獲節是農業生產最忙的時候。它要求青年男女克制自己,專心從事農業生產和勞動。即關閉婚戀之門,禁止談情說愛,禁止男女通婚,節日期間禁止僧人留村。
他們應該住在佛寺裏,專心念經,提高自己的德行。在閉幕節的前三天,人們去佛寺拜佛和辛勤工作,而青年男女聚集在壹起唱“別幹柴”(德昂族民歌)和跳舞。
三天之後,每隔七天,每個人都要用鮮花、香燭、蠟燭等為佛做壹點小小的貢獻。第八天,他們會去佛寺拜佛,聽佛祖誦經,祈求佛祖保佑人畜,五谷豐登。
3.開幕日
開日,德昂族語稱為“楚瓦”,在每年傣族歷12月15日(農歷九月)舉行,是閉日的最後壹天,持續3天。開幕日打開了愛情和婚姻的大門。
此時,農忙已經結束。第壹天,德昂村舉行宗教儀式慶祝糧食豐收。第二天,未婚女孩會去佛寺燒香拜佛,感謝佛祖打開了愛情和婚姻的大門。最後壹天早上,青年男女會聽佛祖講道,然後當地人會把集市趕出來拜佛。
4.做壹個鐘擺
作秀,即大進貢,也叫“趕場”,壹般在農歷二三月的某壹天舉行。鐘擺作為壹個單元放在村子裏。做展示前,村裏要提前準備好糧食、資金、牛、肉等物資,為遠近其他寨子的參與者提供住宿。
第壹天是迎佛,第二天拜完佛,大家聽佛講經。最後壹天,客人走了,寨子裏的人聚在壹起,載歌載舞。
5、燃燒白木
燒白柴,德昂族語叫“崆峒”,每年農歷十二月十四晚上舉行。所謂白木,就是沒有皮,表面是白色的樹。節前,德昂村派人上山砍白柴,按井的形狀放在村子附近。節日當天晚上,吃完飯,大家都去佛堂把佛像“請”到白柴堆上點燃。
村裏的人都圍坐在火堆旁取暖,廟裏的和尚也要參加當晚燒白柴的活動,為大家誦經祈福,願佛祖保佑德昂族好運;柴堆燒完,眾人擡佛回寺,各自散去。第二天,佛寺裏的佛把炭灰放在壹個陶罐裏,供奉在祭壇上,以示對佛的溫暖。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德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