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僅需要依靠先進的手段和方法,還需要堅持審美標準。“互聯網+”當然很重要,審美的立場不能偏離。
網絡時代瞬息萬變,“網絡名人”的命運很多都是幾十天不壹樣的。就像今天,我們早就忘記了過去的“網絡名人”,後面誰會來,很難預料。但需要註意的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必把“網絡名人”視為洪水猛獸或“救命稻草”,前提是必須堅持審美標準,不能把它視為“夏蟲溢於言表”的“壹拍即賣”。為人正直,勇於創新,才能天長地久。在新時代,堅持區別對待和揚棄繼承,既喚醒中華文化中優秀的傳統文化基因,又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也可視為審美標準的另壹種解讀。
審美標準不是掩惡掩醜,其核心在於求真而不空美。丁震的家鄉理塘縣,曾經是中國的貧困縣。今年2月,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摘掉了貧困帽子。丁震的走紅讓更多人關心和重視當地的文化旅遊和教育。換句話說,脫貧之後,還是要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同時,丁震的普通話水平非常有限,這壹現實也是丁震等媒體壹直沒有回避的。現在丁震正在努力學習中文,希望能為家鄉做出更多的貢獻,這體現了他真實淳樸的美,而這正是馬保國所缺乏的。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擁有9.4億網民,也是世界上互聯網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之壹。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沒有理由不利用互聯網來發揚光大。但是,我們應該始終牢記,傳統文化的傳播必須堅持審美標準。我們有選擇審美或審醜的主動權。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
(編輯: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