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物資源。全省不可移動文物65519處,居全國第二位,其中世界文化遺產5處(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登封天地中古建築群、絲綢之路河南段、大運河河南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21處。
國家文物局公布批準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有13個,居全國首位;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占據了鄭州、開封、洛陽、安陽四個城市。中國有8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0個名鎮,9個名村,204個傳統村落。自1990“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以來,我省已有50項入選,居全國首位。
2.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省有太極傳、二十四節氣、皮影、信陽毛尖茶4個聯合國代表性項目(涉及6個社區),125個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030個省級代表性項目,3659個市級代表性項目,9908個縣級代表性項目。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27人,省級傳承人1147人,市級傳承人4177人,縣級傳承人11042人;全國共有2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河南有兩個(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寶豐說唱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居全國第三。
3.公共文化與文化產業。全省共有4個示範區、8個示範項目、24個省級示範區、24個示範項目。
全省有各級公共圖書館168個,文化館20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485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50791個。全省有1個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實驗)園區,12個示範基地。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9個,示範基地163個。
影響河南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因素;
影響歷史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地理位置和環境變化是主要因素。河南位於黃河中下遊,華北平原南部,秦嶺東端。它位於中國地形第二級到第三級的過渡地帶,地勢不高也不低。
全省大部分地區屬於暖溫帶,熱量適中,雨量充沛,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從政治面積和交通位置來說,河南基本在中國。
因此,在中國早期文獻《尚書·龔宇》中,當時的中國被劃分為九州,代表河南的禹州位於中心。基於此,河南的文化在歷史上壹般被稱為“中原”、“中州”,也被稱為“中原文化”、“中州風格”。
參考以上內容:百度百科-河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