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壹。又稱端陽節、午時節、端午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端午節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2)中秋節是中國和東亞國家許多民族都流行的傳統文化節日。它也被稱為中秋節,中秋節,八月節,八月節,月亮節,月亮崇拜節,女兒節或團圓節,落在農歷八月十五日。因為它的價值只有三秋的壹半,所以得名。有的地方還把中秋節定在8月16日。
(3)春節,即農歷新年,是壹年的開始,也是傳統的“節日”。俗稱春節、新年、新年、除夕、大年三十、大年三十、大年三十等。,它在口頭上也被稱為新年前夕,新年前夕,和新年前夕。春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由古代在年初祈求新年的活動演變而來的。
擴展數據: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天象的崇拜,由祭祀月亮的活動演變而來。中秋節的習俗形成於初唐,盛行於宋代。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和元旦壹樣有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壹。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壹些國家的傳統節日,尤其是對居住在那裏的華僑來說。
自2008年以來,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古代,人們在臘月23日或24日在臘祭或在祭祀爐上開始“忙碌的壹年”,新年直到正月19日才結束。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在農歷正月初壹,但壹般要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結束。
春節是壹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也是人們加深感情的紐帶。節日問候傳達了親戚和村莊之間的家庭倫理,這是春節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壹年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