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16和17世紀英國文學特點,中英文都可以,謝謝。急。

16和17世紀英國文學特點,中英文都可以,謝謝。急。

16和17世紀英國文學特點:

在詩歌中出現了以多恩為代表的玄學派詩和壹些稱為騎士派的貴族青年所寫的愛情詩,前者用新奇的形像和節奏寫懷疑與信念交替的復雜心情,顯示出當時科學大進展沖擊傳統文化的影響,後者則表達了壹種末世情調。

17世紀40年代,革命終於爆發。人民經過公開審判,處決了國王查理壹世﹐並在打了壹場激烈的內戰之後建立了以克倫威爾為首的資產階級政權。

在文學上﹐革命主要表現於兩個方面﹕壹是有大量的傳單和小冊子印行﹐各種集團特別是屬於革命陣營左翼的平均派和掘地派通過它們來發表政見﹐其中李爾本﹑溫斯坦利等人寫得犀利有力﹔二是出現了壹個革命的大詩人──彌爾頓。

彌爾頓對於革命的貢獻﹐首先在於他的政論文。從1641年起﹐他擱下了早以優美著稱的詩筆﹐而用英文和拉丁文寫了許多政論小冊子﹐為英國人民處死國王的革命行動辯護,也發表他的進步主張。

擴展資料:

20世紀英國文學特點:

20世紀文學的第壹個成就是戲劇創作上的突破。首先是愛爾蘭人蕭伯納來到倫敦﹐用潑辣的劇評為易蔔生所代表的歐洲現實主義新戲劇打開局面﹐接著又在自己的創作裏巧妙地把它同阿裏斯托芬以來的歐洲古典喜劇傳統結合起來。

寫出了51個劇本﹐其中有《華倫夫人的職業》(1894)﹑《人與超人》(1903)﹑《英國佬的另壹個島》(1904)﹑《巴巴拉少校》(1905)﹑《皮格馬利翁》(1913)﹑《聖女貞德》(1923)﹑《蘋果車》(1929)等名作。

它們或是辯論社會問題﹐或是發表新穎思想﹐但都給觀眾以高尚的藝術享受。蕭伯納的出現使過去壹百年英國戲劇不振的局面根本改觀。

在小說方面,繼續現實主義傳統的更大有人在。老壹輩作家中,威爾斯不止善寫科學幻想小說﹐而且長於描繪倫敦小市民的職業生涯﹐高爾斯華綏用上層人士的語言寫資產者福賽特的家史﹐本涅特和毛姆用法國式的現實主義手法寫人們的情感生活﹐都擁有廣大的讀者。

對知識分子更有吸引力的是著重寫人與人之間的交情的福斯特﹐他的名作《印度之行》(1924)表達了東西文化在精神上的隔膜。赫胥黎則利用他對於科學和文藝的廣博知識﹐寫知識分子在現代世界裏的困惑。

20年代之末出現了普裏斯特利的《好夥伴》(1929)﹐寫壹個民間劇團在各處演出時的遭遇﹐發揚了狄更斯的喜劇式的現實主義傳統。

百度百科—英國文學

  • 上一篇:後現代文化理論與後現代文學的關系
  • 下一篇:木刻的發展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