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關於話劇《紅燈記》的評論,大概有800字。

關於話劇《紅燈記》的評論,大概有800字。

今天下午,我再次在央視11戲曲頻道觀看了革命現代京劇《紅燈記》。雖然都是比較年輕的演員,但是當我看到第五場李昱和被捕,李鐵梅聽奶奶痛苦地講述革命歷史,在李昱和第七刑場前見到李鐵梅的那壹幕時,我居然被劇中的情節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壹邊看著我,壹邊想到我年輕的時候(文革期間)看了很多遍這部劇,裏面所有人物的每壹段唱段我都能唱出來。當時歌曲不多,學唱革命樣板戲就成了大人小孩都喜歡的曲目,幾乎人人都會唱。那時候的我,從來沒有被劇中人物的對白和唱腔感動過,更沒有流過淚,只是跟著唱。時隔30多年,我再次看這部劇,被劇中李昱和、李奶奶、李鐵梅的許多唱段所感動,眼淚不自覺地往下流。我在想,我是不是老了?願意多愁善感?或者說,年紀大了,是不是更懂親情,友情,人性?仍然.....我不明白。

我早就聽說這個故事發生在我生活和工作了40多年的北大荒的虎林鐵路東寶和崔輝的小站上。過去,我因公經常經過崔輝站。崔輝的下壹站是涼水泉站,然後是東寶站。我在東寶站下車,然後乘公共汽車去856農場的家。

有史料記載,《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後繼有人》,原著作者是黃永江。《後繼有人》是壹部以抗日聯軍為背景,反映東北人民抗日鬥爭的電影。故事發生在虎林鐵路東寶“崔輝”站(黑龍江省虎林市)。20世紀60年代,這部電影在全國上映。不久後,該劇由滬劇團改編成滬劇,再由哈爾濱京劇院率先搬上京劇舞臺,當時稱之為《革命隨後到來》。

該劇是中國京劇院的優秀劇目。六十年代以來,李、、、、、、、孫悅、王京華、杜福珍、張蘭等藝術家都曾參與演出。近幾年團委排演這部劇,有老藝術家指導,演出成功。

劇情主要講述抗日戰爭時期,在東北淪陷區,地下黨員李昱和接受了向白山遊擊隊傳遞密碼的任務。因為漢奸的背叛,她被日寇殺害了。李昱和的女兒鐵妹繼承了父親的遺願,將暗號送上山。遊擊隊殲滅了追擊鐵妹的日寇。

我看的時候,主角是:劉長瑜、錢浩亮、高玉倩和袁世海。

是沈把這個故事搬上了銀幕。曾是著名電影劇作家,曾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創作室電影編劇。他的電影作品《南征北戰》《渡江偵察》《海魂》早已為觀眾所熟知。1957年,沈被打成“右派”,送到北野軍墾農場進行勞動改造。1961年底,沈“脫帽”時,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借調他到哈爾濱創作。這時,沈收集了許多反映東北抗日聯軍英勇鬥爭的故事。尤其是北滿壹個抗聯交警的故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東北抗戰時期,交警從黑河來到哈爾濱傳遞信息,住在道外區的壹個小客棧裏。到了約定的時間,聯系人沒來,他把錢都帶走了,不能擅自離開。於是,他裝病,在床上躺了四天。第五天,聯系人來了,交警都快餓壞了。北滿英勇抗聯的不朽業績,激起了他心中的創作沖動。1962年5月調入長春電影制片廠擔任編劇。電影導演蘇裏力勸他寫壹個成本低、故事性強、人物突出的電影劇本。有壹天,我看完劇回來,導演殷壹清絮絮叨叨地對沈說:“如果能寫壹本‘家家親,戶戶不親’的書,那就有戲了。”壹句話為沈打開了的靈感之門。他聯系北滿抗聯運動中地下交通員英勇鬥爭的故事,結合觀看歌劇《趙氏孤兒》的靈感,構思出“三代皆親,而不親”的故事。花了九個月完成了《還有後人》的劇本。1963年,電影《有後世》在全國各地上演,廣受觀眾好評。

我流淚的原因可能是我想念我的家鄉——北大荒!可愛的北大荒!!!!

  • 上一篇:酸菜怎麽腌制最好。
  • 下一篇: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