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以中華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具有穩定形態的中華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技術等諸多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創新自己的理論體系,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到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再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黨在堅持根本理論立場的同時,也更加註重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通過學習《弟子規》、《道德經》等中國傳統文化,我有很深的感受和體會。
首先是認識上的變化。在之前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從來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的學問和壹些封建思想,覺得學這些用處不大。但通過這壹時期對《道德經》和《弟子規》的學習,認識發生了變化。
在我看來,國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幾千年來,它是中國人民安居樂業的文化基礎,也是中國文化的精神支柱。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壹壹個文化延續五千年從未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作為支柱,壹直貫穿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
學國學是現在很流行的壹個詞,是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寬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它把先人的經歷、經驗、方法、感受融入到這些文字中,讓我們的後人去閱讀,去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能夠代代相傳,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第二是學習的重要性。人的壹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是嗎?壹開始就提出學習是壹種樂趣,體現了孔子“學而不厭,教而不厭,註重修養,嚴於律己”的思想。人的壹生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知識可以增長才幹,改變命運。
所以我覺得愛學習是壹種幸福,想學習是壹種幸福,求知欲是壹種快樂。學習新知識和復習舊知識是壹件讓我們感到快樂的事情。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素質,增長我們的才幹。所以我們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三是苦練。“弟子規,聖人訓,孝道第壹,信仰第二,愛壹切,和慈,余力,學文學”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學習、思考、領悟,就會明白很多道理。
當妳知道自己在生活中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妳就有了行為準則,在生活和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言行。無論妳說什麽,先相信;騙和假,能可笑嗎?少說話總比多說話好,但最好不要耍小聰明。
意思是說,說什麽都要先說到做到,不能欺騙別人,不能信口開河。話多不如話少,只要說話得體,中肯,不花言巧語。尤其是面對學生的時候,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壹言,駟馬難追”就是這個道理。壹言既出,駟馬難追。如果說了,就像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也無法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