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我們現代人應該如何過壹個傳統文明的清明節?

我們現代人應該如何過壹個傳統文明的清明節?

小時候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我很熟悉的壹句詩。我壹直以為是想斷魂的路人去了墳墓。長大了,看了壹些書,才知道那個要斷魂的路人,是雨中的過客。或許是因為第壹印象太深刻。每年清明節將至,我們常常會想到去掃墓祭奠故人。其實,清明這個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不僅僅是壹個掃墓的日子,也是所有傳統節日中感情最濃、意義最大、活動最多、內涵最豐富的節日。在所有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清明,於2006年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是壹個“植樹節”。清明節前後,不冷不熱,偶爾有春雨,所以種樹苗成活率高。自古以來,人們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清明節植樹的習俗壹直流傳至今。在臺灣省和閩南地區,人們仍然喜歡種植相思樹,這樣死去的親人可以有壹個家,活著的人可以有思念的寄托。如果可能的話,在掃墓祭祖的同時,在祖墳前培土壹鏟,在合適的地方種下壹棵樹,讓我們種下的樹苗生根發芽,播撒成連接天地的生命綠色。

清明節是壹個“健身日”。清明時節,春光明媚,萬物復蘇。自古以來,人們就有春遊的習慣,還有踢足球、放風箏、蕩秋千等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在全民健身活動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清明節應該成為壹個體育鍛煉日。

清明節是壹個“節能日”。在壹些地區,清明節也被稱為寒食節,以紀念晉國的兒子重耳的英雄解推。這個節日的主要習俗是禁火。人們不允許生火做飯,所以他們只能吃準備好的熟食和冷食。在世界氣候日益變暖的今天,節能減排、倡導低碳生活已經成為全球意識。清明節,禁火節食,倡導盡量減少能源消耗,也是我們賦予傳統節日的新內涵。低碳生活和節能並不矛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低能耗、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節能減排不僅是當今社會的流行語,也是人類未來的戰略選擇。提高節能減排意識,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費習慣進行簡單的改變,共同減少全球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意義重大。

清明節應該是“清凈日”。從節日名稱的含義來看,清和明都有誠實正直的意思。晉文公在春秋戰國時期被介子推建立後,他願意住在山裏,而不是高官厚祿。晉文公下令釋放火燒山,以迫使他成為壹名官員。然而介子推上來,抱著樹在綿山燒死。火滅了,晉文公上山,看到母子倆抱著壹棵燒焦的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看著介休的屍體,哭了壹會兒。然後他埋了屍體。他發現解推的脊椎被壹個柳條洞堵住了。洞裏似乎有什麽東西。他拿出來壹看,是壹件衣襟,上面鐫刻著壹首血詩:“願主公永明。與其陪妳當勸諫者,不如當個鬼不見。如果妳的主人心裏有我,記得我經常自省。我酒泉問心無愧,勤政清廉。”今天我們提倡誠信不是為了模仿介子推的做法。但我們提倡簡樸的葬禮,文明的追悼會,這是誠信的具體體現,也是清明節應該註入的時代內涵!

  • 上一篇:想學電競卻不知道去哪裏學?
  • 下一篇:壹般農用地的性質及用途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