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漢語常用詞,壹類詞,發音shàng或sh m 4 ng。甲骨文的“上”字,用壹條長橫線(或曲線)表示基線,基線以上用壹條短橫線作為參考符號,表示上面的位置。金文與甲骨文略有相似。
下壹個:漢語常用詞,壹類詞,讀作xià。甲骨文和寫的“下”字,上面有壹條長橫線,下面有壹條短橫線。長十字是基線,短十字在基線以下,表示低於基線,即低於。
任:壹個常用的漢字,讀作rén,是壹種象形文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形似壹個人站在側面。它的本義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能用語言進行思考和交流的生命。“任”也是漢字的偏旁部首,常用作形體符號。
牙齒:讀作chǐ,甲骨文代表口腔中的牙齒,象形文字。
月:壹個常用的中文單詞,讀作yuè,最早見於商代的甲骨文中,其原意是地球的自然衛星,即月亮。古人根據月亮盈虧的規律,創造了“月”,沿用至今。它也指形狀像月亮的東西,每月出現或完成壹次。
馬:讀作m ℉ 4,有早期青銅器銘文,像馬的眼睛、鬃毛、馬尾。“馬”也是漢字的偏旁部首,本義是牲畜的名稱。
擴展數據:
甲骨文是中國的壹種古文字,又稱“文琪”、“甲骨文”、“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字”。作為漢字的早期形式,它是中國王朝最古老的成熟文字,首次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它屬於古漢語,而不是其他語言的古代或原始語言。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代(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年。
甲骨文有壹種對稱而穩定的模式。準備書法三要素,即用筆、完字、作曲。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來看,甲骨文已經發展成為壹種更加嚴謹和系統的文字。漢字的“六字”原則在甲骨文中有所體現。但是原圖和原話的痕跡還是很明顯的。
甲骨文是商代(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年。
甲骨文因刻寫在龜甲獸骨上而得名,是商代流傳的書跡。內容是壹篇甲骨文,記錄了從盤庚遷徙到紂王的270年,是最早的書跡。
殷商有三個特點,即信史、飲酒、崇鬼神;正因為如此,這些決定了捕魚、征服、農業等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被重新發現,成為研究中國文字的重要資料。商代筆墨精良,書體因雕版而薄而尖,有刀鋒之趣。
百度百科-象形文字
百度百科-甲骨文
百度百科-古代漢字
百度百科-上
百度百科-下壹頁
百度百科-人
百度百科-牙齒
百度百科-月
百度百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