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名平,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在楚國的壹個貴族家庭。他聰明、勤奮、博學,楚懷王非常欣賞他的才能。二十多歲時開始參與楚國的國事,擔任左弟子(官職僅次於丞相),掌管本票,輔佐楚王。
戰國時期,七個國家爭奪霸權。當時秦國通過政治改革,推行富民強兵的政策,這是最強有力的。楚國幅員遼闊,地位優越,也具備統壹中國的條件。然而,由於楚國統治者集團中強大的保守勢力,政治日益腐朽,國家局勢也由強變弱。屈原作為楚國的高級官員,立誌通過革新政治、提拔人才、示範法律、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富國強兵來完成統壹中國的大業。為此,他博覽群書,熟悉各國情況。研究治國興國之道,希望通過輔佐楚懷王來實現他的政治革新思想。楚懷王曾經支持屈原的革新措施,使弱小的楚國迅速強大起來,在各諸侯國的地位與日俱增,被提升為反秦聯盟的領袖。秦再也不敢輕視楚。然而,屈原剛正不阿的性格,特別是他所提倡的革新措施和楚王對他的器重,觸怒了腐朽的貴族官僚,他們極力阻撓和疏遠他們。昏庸無能的楚懷王聽信讒言,與舊勢力妥協。屈原很快被放逐和流放。剛正不阿的屈原被異化了。秦國趁機派宰相張儀去楚國賄賂上層官僚,並以六百裏土地為誘餌,誘騙楚懷王與齊國斷交。屈原壹眼就看穿了這壹招。他不顧個人得失,勸楚懷王不要輕信。然而,已被利益所蒙蔽,立即宣布與齊國斷交。結果秦國把它送到了六十裏外。楚懷王惱羞成怒,派兵攻打秦國,但兩敗俱傷,反而失去了漢中之地。只有那時他才後悔。重用屈原與齊講和。秦怕楚、齊聯合,又來求和。在親秦勢力的影響下,再次妥協,這讓順利完成與齊談判任務的屈原感到痛心疾首。不久,秦國提出了楚漢聯姻的建議,並讓去見秦國。屈原看穿了這個陰謀,並試圖阻止楚懷王,但沒有成功。結果,楚懷王被扣留,被迫割地,喪權辱國,憤而死。楚懷王死後,腐朽的貴族勢力更加強大,稱霸朝廷,再次放逐屈原。
屈原被流放了二十多年。這期間,他常年流浪,生活十分艱辛。然而,他的愛國誌向從未動搖過。“我不能把心交給俗子,我會難過,最後會窮。”“我心也善,雖死未悔。”他總是關心自己祖國和人民的命運,總是希望楚王能重新任命他治理國家。眼看晚年頭發花白,祖國將死,興國救國無望,他只好投身文學,以詩歌為武器,揭露楚王的昏庸,秦國的殘暴,漢奸的罪惡,祖國的災難,人民的苦難,讓後人永遠記住這個血的歷史教訓。為了探索救國的真理,他發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公元前278年,秦軍攻打楚國都城。看著祖國危在旦夕,屈原對祖國的即將滅亡感到絕望,更心疼自己沒有機會拯救祖國。五月初五,苦悶絕望的屈原投江殉難,終年62歲。
屈原熱愛祖國,努力追求真理,以強國富民為目標,在腐朽的楚王朝中獨樹壹幟。他有著崇高的興趣和深厚的愛國情懷,被歷代人敬仰和懷念。為了紀念屈原,我國人民特別把他去世的五月五日作為壹個傳統節日——端午節。他崇高的政治理想,忠誠的愛國熱情,高尚的品質,不朽的愛國詩篇,都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