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我想學做包子。

我想學做包子。

主要成分:

材料:豬肉500克,酵母粉4克,面粉280克。

調料:鹽、蔥、姜、生抽、玉米油、白糖、黃油、花椒油、水(160g)、白糖(5g)。

生產方法:

1.將豬肉洗凈切碎,然後加入鹽和高湯或清水,用筷子朝同壹個方向用力攪拌。這壹步叫“汲水”,分幾次慢慢加水,直到肉厚滑為止。

2.在肉末中加入其他配料,繼續攪拌均勻。因為每個人做的份量不壹樣,我沒有固定的調料量,都是適量的。我根據買的豬肉量放,也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調味。

3.做方便面面團,需要將水(60g)和面粉(80g)煮沸。將開水壹圈圈帶入面粉中,然後用刮刀將面粉和開水攪拌成球,面團室溫冷卻備用。

4.發酵面團,溫水(100g),酵母(4g),面粉(200g),白糖(5g)。

將酵母溶解在溫水中,將面粉和細糖混合,倒入酵母水,用筷子或手將所有材料攪拌成球,最後將松散的面團揉成完整的面團,將面團移至桌面,與冷卻的熱面條面團重疊,然後用雙手將兩種面團揉成光滑的形狀。

5.室溫下松弛10分鐘,將松弛的面團揉成長條,然後分小劑量(大小由自己控制),將小劑量壓平,再用搟面杖搟成中間厚四周薄的面片,裹在準備好的肉餡裏,包子皮翻成魚嘴形狀。

6.將包好的饅頭放入蒸籠,中間留有空隙,蓋上蒸籠蓋,進行最後的打樣。(時間看當天天氣,用了20分鐘。)面團醒發後,鍋裏放冷水,鍋裏放蒸籠,水開後轉中火繼續蒸8-10分鐘(整個過程約15分鐘)

小籠包,也叫小籠包,習慣上蘇南、上海、浙江叫小籠包,四川叫小籠包。壹個蒸籠有10個饅頭,10個饅頭就是壹個籠子。它起源於北宋都城開封的灌湯包,南宋時在江南得到繼承、發展和演變。包子是常州、無錫、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嘉興、蕪湖、惠州、嵊州等地著名的傳統小吃。

清代道光年間,江蘇常州出現了現代形式的小籠包,並在各地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常州的好吃,無錫的甜,但都具有皮薄、味美可口的特點,還流傳到了開封、天津等地。清末同治十年誕生的上海南翔小龍,也是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

灌湯包和小籠包的區別:

小籠包和湯包的區別;

小籠包,顧名思義就是用小蒸籠蒸,分1,湯汁加果凍兩種,叫小籠包。皮薄、多筋、半透明,所以面粉不發酵。2,沒有湯,就是壹般的小肉包。皮沒有上面那種薄,應該是發酵面粉做的。灌湯包子,顧名思義就是裏面有湯的包子,也就是加了果凍,分為1和大湯包兩種。2、小湯包就是不壹樣。

壹般來說,湯包比小籠包略大,更註重湯的味道。有的湯包也是用吸管吸湯做的,餡料和皮的口感可能會稍微好壹點。

參考資料:

網頁鏈接

  • 上一篇:中國傳統戲曲的分類是什麽?
  • 下一篇:玩彈珠關乎記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