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玩彈珠關乎記憶

玩彈珠關乎記憶

20世紀70年代與土壤親密接觸的回憶——玩彈珠和關刀

玩彈珠是壹種古老的遊戲。野史說,慈禧在宮裏的時候,經常和太監們壹起自娛自樂。這十有八九是騙人的,但不管怎麽說,她那閑散的心真讓人羨慕。用兩個手指按住日歷,沿著時間回溯。它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前不是有玩陶瓷彈珠,鋼珠,泥球的方法嗎?70年代只剩下打彈珠了。玻璃彈珠被孩子家分為兩種,壹種是鑲嵌彈珠,壹種是白色玻璃彈珠。有了得心應手的東西,折騰起來就容易多了。常見的玩法有兩種:“出班”或“打虎穴”。在地上畫壹條線作為邊界,玻璃珠被打掉誰就輸了,這叫“出班”;或者在地上挖五個洞,誰先打完五個洞,誰就成了“老虎”,然後誰打中了誰就吃玻璃珠。這叫“打虎洞”。這種情況有點類似於高爾夫球比賽。

有的孩子覺得這個遊戲復雜,就強調壹對壹“壹對壹”。如果妳的彈珠落入圓圈,它們將被“燒死”,所有彈珠將屬於妳的對手。這樣壹來,壹次輸贏往往不止幾十個彈珠。當時有些“老玩家”技術非常出眾。他們可以擊中三四米外的彈珠,甚至成年人也感到著迷。沈迷賭博,有的人總是輸得體無完膚,拿出“鎮宅之寶”——鑲嵌彈珠,企圖赤膊上陣,拼個魚死網破。那真是太神奇了。壹顆鑲嵌玻璃珠可以值兩個白玻璃球,壹顆大的透明珠可以值五個白玻璃球,壹顆雞蛋大小的鑲嵌珠可以值十個玻璃球!盡管如此,“舍生忘死”,但我還是失去了壹切,所以我只好和袖手旁觀壹起觀看。過幹癮不如回家。

當時唯壹能拿走半壁江山玩彈珠的遊戲就是“收刀”。又叫“劈地”“劃地”,是壹種兩個人玩的簡單易行的遊戲。在薄薄的軟土上畫壹個正方形,分成兩半,用小刀、削尖的鋼錐子之類的東西,手壹抖,拍進地裏。玩起來有點講究。先在自己的地盤扇三次,成功後再在對方的地盤扇壹次。勝者可以沿著刀痕壹條直線瓜分對方的領地,對方可以選擇保留哪壹塊,然後可以繼續上述過程,直到對方的領地小到無法掌摑。如果四次中有壹次不成功,就把刀給對方。娃娃喜歡刀,但不太懂怎麽用。刀不僅是武器,也是劃分領土的工具。就像老師上課講《莊子》,說“田字劍”、“軍閥劍”、“老百姓劍”,這個遊戲就像壹個秘密的側門。我們看著門廊,馬鐵幾千年的歷史在我們眼前慢慢流逝。“收刀”的野心是通過刀刃展現出來的。小小的操場凝結著土地掠奪時代的隱忍和謀略,很容易讓參與者想起“瓦上無立足之地,錐上無立足之地”的古話,心情變得灰暗。

當年滿大街坑坑窪窪的海報都在喊著“我們是土地的兒子”,但對於年輕人來說,除了打彈珠和收刀,很少有與土地相關的遊戲,太多的激情都消耗在淫穢的投機和鬥爭中。唯壹記得的就是這兩件事,有些說不清楚,像是被鋪在壹張舊詩手稿上,裹著壹層灰塵,糾結在混亂的記憶裏。

  • 上一篇:我想學做包子。
  • 下一篇:調查顯示,1.2%的人認為傳統文化目前無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