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育部發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導綱要》,顯示了當前我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國家已經註意到年輕人的傳統文化觀念越來越淡薄,這對國家的發展是有害的,所以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勢在必行。
傳統文化在當前中國社會發展中處於劣勢。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舒適。廣大中小學生正逐漸喪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驕奢淫逸、虛榮拜金等不良行為和習慣普遍存在。
在外面
近期文化對中小學生的影響也越來越深遠。國外各種影視作品、流行音樂、遊戲、動漫的受歡迎程度已經遠遠超過國內相關產品。甚至三國,花木蘭,熊貓。
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比如“功夫”,被外國融入到他們的電影、視頻、遊戲中,融入他們的文化理念,然後輸出到我們這裏。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與此同時,全國廣大中小學生乃至年輕人更加熱衷於西方節日,也成為不爭的事實。他們會主動關註和參與萬聖節、聖誕節等西方節日。而中國的很多傳統節日只是被動的知道,不活躍,甚至被遺忘。
中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存在諸多弊端。
學校不重視。大部分學校都是通過完成教學任務來敷衍傳統文化的教學。把傳統的文教課程壓縮,簡單地勾勒出壹些所謂的重點知識,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主科上,把精力放在考試和升學率上,是極其功利和錯誤的。
師資水平有待提高。很多老師本身就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所以很難在教學中講解其中的精髓和樂趣。甚至有的老師把傳統文化解釋為簡單的詩詞鑒賞和歷史簡介,造成了廣大中小學生和傳統文化的隔閡,覺得和主課沒什麽區別。
教學方法太簡單了。基本上是老師填鴨式的講解,學生被動接受。很枯燥,學生參與度極低,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回國後,大多數家庭傳統文化教育觀念淡薄,發揮不了第二課堂的作用。
傳統文化教育任重道遠。
中間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必須結合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努力,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使其深入中小學生的頭腦。學校必須改變目前的教學觀念和模式,
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放在與主體學科同等重要的位置,積極加強教學師資培訓,提高授課教師水平。多組織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最終感受傳統。
文化的魅力。
家長要以身作則,用行動影響孩子,讓孩子獲得良好的行為規範,提高孩子的整體道德素質。同時可以和孩子壹起觀看《百家講壇》、《中國成語大會》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節目。在輕松幽默的觀看過程中,既能學習傳統文化,又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正確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通過互聯網,中小學生可以自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文化內容,不斷增加對傳統文化的關註。同時,網絡上的圖片、文字、視頻、遊戲等多樣化的模式也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
經過
由教育部主辦、學習網協辦的全國中小學生安全知識網絡競賽,以互聯網為載體,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之壹,通過“學知識、練能力、通關、爭流水”
“水平與考級”五大模塊寓教於樂,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知識的理解,促進記憶,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