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機械化破碎還田
大部分已實現主要糧食作物機械化收獲的地區,農作物稭稈已全部粉碎還田,但仍需采取相關技術措施,提高還田稭稈的腐熟度,提高稭稈肥料化利用水平。
稭稈機械化粉碎還田流程:機械化收獲種子——稭稈直接粉碎均勻覆蓋地面——淺翻或深松整地或深耕——稭稈與土壤充分混合——稭稈腐熟。
2.將堆肥還田
針對無法實現農作物機械化收獲和稭稈機械化粉碎的丘陵山區,糧食作物稭稈堆肥化利用的技術措施主要采用堆肥還田。
將農作物稭稈用粉碎機粉碎或用切草機切碎,用水濕潤後澆透,直到含水量控制在60% ~ 65%,用手抓料,剛好出來。添加牲畜糞便或尿素來調節碳氮比。
混合玉米粉、麥麩等。用稭稈分解菌劑,然後用手將其均勻地撒在用水澆過的稭稈表面,或者將稭稈分解菌劑用水稀釋後噴灑在稭稈表面。用鏟子等工具攪拌稭稈,堆成條狀,用塑料布蓋緊。
當堆肥溫度從常溫上升到45℃時,應翻堆壹次,此後每當堆肥溫度達到60℃以上時,應翻堆壹次。稭稈變成褐色或深褐色時,濕時柔軟有彈性,幹時易碎易斷,即分解成肥料,堆放20天後可作為底肥施於地面。
3.在陽光房堆肥
在村組、街道設有陽光房生活垃圾堆肥站的地區,可將產生的稭稈拉到集中處理站,在陽光房集中堆肥。
陽光房的屋頂由幾塊透明的太陽能電池板組成,室內安裝了通風口、淋浴噴頭等供氧加濕裝置。地面用水泥澆築,鋪設下水道收集垃圾滲漏。農作物稭稈倒入室內後,通過太陽能采光板加熱,添加高效微生物復合劑,管道通風,加速稭稈的分解,實現稭稈的肥料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