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記載,唐高宗的“頭暈看不見”,是頭頂放血治好的。到了宋代,此法已被編入針法韻《玉龍賦》。
金元時期,張在《儒林外史》中關於針灸的醫案幾乎都是針刺放血取效,認為針刺放血是攻邪最快的方法。從明清時期開始,放血治病非常流行,針也發展很快。三棱針有粗針和細針之分,更適合臨床應用。現在壹次性針灸更適合臨床應用和人們的自我治療。楊繼洲的《針灸大成》詳細記載了針灸放血的醫案。葉用這種療法治愈咽喉疾病;趙學敏和吳尚賢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並匯編成壹系列精美的版本和李龍駢文。
西方放血療法的理論基礎是來自古希臘的醫學聖人希波克拉底和蓋倫,他們說人的生命依賴於血液、粘液、黑膽汁和黃膽汁四種體液,分別對應氣、水、土、火,接近中國的“金木火、水、土”,“氣”多,“金木”少。
古希臘人認為血液在四種體液中占主導地位,蓋倫博士認為血液是人體產生的,往往是“過剩”的,就像中醫的滋陰派說“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所以中醫養陰,古代西醫放血。蓋倫還把人體的皮下動靜脈血管和身體的內臟聯系起來,所謂“表裏”,從而引起不同的疾病,血液在“表裏”的血管上引流,例如右臂靜脈的血用於治療肝臟疾病,左臂靜脈的血用於治療脾臟疾病。
在中國河北省曲陽縣北臺鄉朝樹嶺村,壹位老中醫用刀片割開耳朵上的青紫血管放少量血,並加入硫磺和蛋黃油的秘方治療癬。它的效果很好,已經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