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收集技術
信息收集是審計證據收集。績效審計遵循壹些傳統的財務審計方法,如審查、核對、函證、觀察、清查、抽樣等,但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
1.實地觀察。觀察整個被審計單位的工作布局,了解經營管理的全過程,看到其工作職能的發揮,得到組織的整體印象;實地觀察庫存和設備狀況,註意發現是否存在超額積壓、報廢等浪費現象;通過對項目和工作現場的實地觀察,了解項目的運作過程。
2.面試。分別向相關人員提問並得到回答,同時進行口頭詢問並做好筆記。受訪者可以是被審計單位的高級主管、總經理或當事人,也可以是包括某壹領域專家在內的外部人士。
3.座談會。也可以理解為多元面試。座談會召開前,可提前將相關問卷提交給被審計單位,以便他們有時間做好適當準備,選擇相關人員參加座談會。
4.問卷。當涉及的人員或單位太多,無法進行必要的詢問時,可以使用問卷調查。關鍵環節是設計壹套科學合理的表格,要求所有內容有問必答。這些問題要非常明確,不能模棱兩可,不能誘導。這種方式更適合受益面廣的資本性支出,特別是某壹類公眾個人,如扶貧資金、三峽移民資金等。
5.復習方法。查閱和閱讀與被審計單位或項目有關的文件和資料,包括以前年度的審計報告,從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B)信息分析和評估技術
1.對比分析。比較是將實際情況與某個參考或基準進行比較,可以是方案、預算、標準、設計、歷史、同行業等。
2.因素分析。分析事實找出難點。比如某單位辦公經費明顯超支,是因為人員增加還是工作量增加?是因為浪費還是預算不合理?
3.統計抽樣。統計抽樣法適用於壹般比較大的審計項目,也需要計算機應用軟件的輔助。統計抽樣方法包括系統抽樣、分層抽樣、貨幣單位抽樣和隨機抽樣。隨機抽樣有時會被誤認為是隨機抽樣,但後者並不是壹種統計抽樣方法。在傳統的財務審計實踐中,經常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要麽主觀選擇數量較大,要麽任意選擇。但隨機抽樣有嚴格的規則,可以用隨機數表,但最好是借助計算機生成隨機數。
4.成本效益分析法。這是壹種決策技術,其原理是根據產量、成本、利潤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比較,選擇最佳的投資方案。該方法適用於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對其實際投資決策進行分析和評價。
5.凈現值法。這也是壹種決策技術,與前者不同的是,它融入了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其基本原理是將不同時期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同時換算成貨幣價值,通過兩者的比較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