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對此作出了深刻的回答。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權力歸根到底來自人們在社會經濟關系中的地位。經濟上占優勢的階級必然會成為政治上占優勢的階級。敘詞表在經濟上占主導地位,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占有社會上全部或至少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即與國計民生有關的)。
2、在生產和勞動過程中,處於決定性和指揮性的地位。
3.占有大量的社會財富,即勞動產品。
有了這三個方面,就說明了階級在經濟上是占統治地位的,也就是說,它決定了階級在其社會經濟關系中的支配地位。有了這個地位,我們就有能力主導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這種能力是政治權力的根本來源,是政治權力主體獲得或保持政治權力的最重要的條件和基礎。
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權力是政治權力的壹般基礎,或者說是最根本的基礎,但馬克思主義並不認為它是政治權力的唯壹基礎。
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權力能夠獲得或維持權力,除了經濟上的支配地位,還需要其他條件。這是多種條件的結果。其他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暴力。這裏所說的暴力,主要是指帶有群體性歌曲的暴力,即軍隊、警察、法院。暴力是壹種物理力量。它極其有效,具有直接的強制力。因為暴力的這種特性,也因為政治權力主體憑借暴力捍衛自己的政治權力,所以新興階級要想獲得政治權力,也應該組織自己的暴力組織,以物質力量解決物質力量。因此,暴力是有政治能力的主體獲得和維持政治權力的重要條件。
2.組織。這裏所說的組織,主要是指社會上難以活動、貧困的成員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而進行的政治組合。在政治活動中,這種政治組合的力量往往與個人的力量相差甚遠。這種政治聯合可以從組織上保證其成員意誌和行動的統壹。這對於政治鬥爭非常重要。因此,想要獲得政治權力的團體或想要維持政治權力的主體必須總是被組織起來,以便實現他們自己的目標。開展有組織的活動。在民主社會尤其如此。馬克思曾指出:“即使在最有利的政治生產條件下,工人階級的任何重大勝利都有賴於培養和集中工人階級力量的組織的成熟。”組織化程度是政治權力主體獲得和維持政治權力的另壹個重要條件。
3.政治理論。所謂政治理論,主要是指政治權力主體掌握、解釋和預見政治活動的思想體系。它試圖分析和總結政治現象中的本質事物和壹般趨勢,並據此確定政治活動的目標、原則和方向。政治理論問題服務於特定的階級和群體,反映特定階級或群體的先進單位和要求。但是,只有正確反映政治現象本質和總趨勢的思想體系,才能對政治權力主體的行動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贏得群眾,從而實現其政治目標,獲得或保持政治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