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過“壹課多研”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在反思中學習?
在每學期的課堂教育結束時,我們要求老師們把課本上難以把握或容易混淆的問題都寫下來,以便用“壹課多研”的方法,即“壹個內容多人講或壹個內容壹人講多次”,在下壹年解決。我們註重課後討論,讓每個老師都能在討論中找到解決的辦法和對策,有效地促進了老師之間的學習。?
比如大班的《理解日歷》,三個老師三個平行班教,內容和目標壹樣,教育效果卻不壹樣。我們在討論的時候,孫悅老師感觸最深:“對於幼兒來說,時間的概念是抽象的。雖然我在活動中使用了各種日歷,月歷,年歷,但是孩子們很難配合。然而,丁麗老師將年歷人格化了——母親的房子裏有許多大小不同的日本娃娃,孩子們對學習非常感興趣。他們也發現了閏月的問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有所調整。?
分析評價:“壹課多研”比過去指定教師承擔的觀摩課、示範課更能起到引領作用。以前“能力強的老師機會多,能力差的老師敬而遠之”。現在老師在相互學習中激發了自己的潛在能力,加強自己的學習成為老師的自覺行為,別人的事成了自己的事。後來在“識鐘”的教育活動中,孫悅老師將分針和時針形象化,小白兔和小烏龜賽跑,讓孩子們產生了學習興趣。老師不僅體驗到了學習成功的喜悅,更重要的是,他學會了找差距,學會了反思,找到了老師學習的動力。?
二、通過專題研討促進教師在反思中學習?
如果說“壹課多研”是教師之間的學習競賽,那麽“專題討論”就是班級之間的競賽,比如五大領域或薄弱學科的討論,充分發揮各班教師之間的合作力量。?
例如,我們舉辦的區域活動研討會就充分體現了這壹點。區域活動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但是因為孩子多,需要準備的半成品和材料也多,孩子的精力比較分散。所以幼兒園在組織孩子玩之前經常會有參觀和檢查,壹般會放在玩具櫃裏或者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