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發生在河北灤河(灤二聲),史稱“灤州兵諫”。灤州兵諫的主要領導者是吳祿貞、張紹曾、藍田威三位將軍,具體實施者是、石兩位青年軍官。
壹是普及了三位將軍。吳祿貞是會和同盟會的元老。他的革命資歷比黃興老。他是潛伏在清廷軍隊最高層的革命黨人。當時的內閣總理大臣清親王希望支持他取代袁世凱掌握北洋新軍。張紹增的直系長輩,掌管北洋軍二十鎮(相當於壹個師);青天衛屬於張之洞的南陽武官,也是盟主老將。武昌起義時,湖北新軍本來想建立青天衛,但藍被清廷調到北方。
1911 10年6月武昌起義爆發前,清政府決定舉行軍事演習(又稱秋演),向國內外展示新組建軍隊的實力。既然是軍事演習,原計劃是演習部隊兵分兩路,東路以漢人為主,主要是吳祿貞等人的新軍,西路以皇室大臣率領的滿清宮廷衛隊為主。原定6月65438+10月10,東西兩軍“交戰”。西軍滿人先敗,幾天後又“反攻”漢人新軍,彰顯了“八旗子弟”的卓越戰力。而吳祿貞等人的計劃是在與西路軍交戰時直接使用實彈,在兩個都城的腹地消滅清廷武裝,直接奪取首都。
沒想到,在10六月10演習開始前,湖北軍政府在武昌順利成立,李升任大都督。清廷慌了,立即命令禁衛軍退回京師,其余演習人員立即南下反擊叛亂。此時,演習的東路漢軍出現了分歧。、石、等人力主直接響應南方革命出兵,而反對派則認為應該南下平叛。
6月165438+10月1日,張紹增在灤州截獲清政府從東北運往武昌前線的軍火,電報稱清廷決定進行軍事諫阻,提出十二項改革方案,主要內容是限制皇帝和皇室的權力,給予內閣和國會絕對的自治權,釋放州囚。就在兵諫的同壹天,山西人民軍殺了巡撫盧忠奇,宣布獨立,清廷只好接受十二條。
然而清廷只是假裝奉承。中止張、吳、蘭等人對京的軍事威脅後,開始運作,任命張紹曾為“大臣”,南移長江,調離灤州,斷絕兵權;將東北第三鎮轉移到廊坊,切斷了與張、吳二隊會合的可能;吳祿貞調任山西代省長,被剝奪軍權,後遭暗殺。至此,灤州兵諫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