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萬綏的白兔墩猴燈

萬綏的白兔墩猴燈

萬綏白兔墩猴燈是流傳在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的壹支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表演隊伍,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萬綏在歷史上被稱為“齊梁故裏”,南北朝的兩個皇帝齊高帝蕭道成和梁武帝蕭衍都出生在這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萬綏猴燈始於1700年,當時,地方上為重修萬綏東嶽廟,在西北1.5公裏的白兔墩挖土時,挖出了壹個白猿猴頭骨,人們奉為神物,當地有個紅廟和尚便照頭骨模型制成面具,並配制服裝道具,模仿猿猴動作,帶領村中青壯年習武練藝,進行各種表演,既能強身健體,又能保地方平安,形成了壹種獨特的民間技藝表演風格,壹直流傳至今。

猴燈壹般在逢年過節及廟會時活動,猴燈隊伍壹般有幾十人,壹律戴猴面面具,穿猴衣出動時,有扮成猴王和魁星的演員領路,前面有12平方米的壹面督旗和八面舞旗開道,演員們手執叉棍等器具,壹路鑼鼓喧天,威風凜凜。

猴燈表演,可以在地上表演,也可以在臺上表演。出場時,首先有扮成猴子的演員向觀眾亮相,然後隨著鑼聲鼓點的伴奏,表演猴子的各種表情和動作,逐漸進入高潮,再表演各種高難度動作。猴燈表演的整套程序有:序幕、單猴、雙猴、三猴、五猴、臺猴、單棍、雙棍、謝幕。主要表演動作有:魁星戲猿猴、穿陣、舞勢、翻筋鬥、滾繡球、豎蜻蜒、金雞獨立、鉆圈、單杠、雙杠、倒掛金龍、搭臺角、老鷹磨翅、野雞叉天、童子拜觀音等。全套動作可表演幾小時。

萬綏猴燈,是壹種集民間雜技、民間武術和民間舞蹈於壹體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它表演難度大,技巧高,1956年,萬綏猴燈代表常州市參加蘇州地區民間文藝匯演獲得了壹等獎;1983年又參加了江蘇省民間藝術調演和常州市文藝匯演均獲了獎。由於多種原因近20年來,萬綏猴燈沒有活動。2004年,通過民族民間藝術普查工作,在上級政府的重視下,萬綏白兔墩村壹支新的猴燈隊伍又重新建立起來了。

  • 上一篇:揭開孔子的真面目:壹個醜陋的老人
  • 下一篇: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專輯欣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