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壹個世紀裏,美國的經濟發展壹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決定美國經濟振興的因素很多,而先進的管理無疑是重要因素之壹。總結美國企業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可以看到美國建立了與其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相壹致的科學管理理論和方法。個人主義價值觀及其外化的冒險、創新和競爭精神構成了美國科學管理理論的深厚文化基礎,重視物質追求和實用主義的管理哲學以及理性的管理模式構成了美國傳統企業管理理論的核心。第壹個具體表現是美國企業樹立了以人為本的企業價值觀。後理性主義認為,人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和決定性因素,充滿活力的企業來自積極熱情的員工。企業組織和管理中應強調對人的關心、尊重和信任,以激發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提出的關心、尊重、信任工人的理念,壹方面是試圖擺脫企業與員工對立局面,營造和諧的企業環境,消除企業文化內耗的壹種手段。但更重要的是激發人的內在潛力,為企業目標服務。同時,政府和企業鼓勵員工進行發明創造,保護專利權和獨占市場,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給予重獎和榮譽。因此,美國新壹代員工大多自尊、自信、進取,決心大展拳腳。二是建立開放的管理體系。20世紀80年代以後,美國企業開始建立開放的管理體系,取代僵化的管理體系。在開放的管理體制下,人與人之間更多的默契配合,可以用來糾正僵化的行政協調措施。美國的開放式管理體系也提倡企業內部競爭,補充了企業內部的行政協調,提高了企業效率,有利於企業創新。三是樹立壹切為了客戶的企業形象。首先,提出尊重客戶,與客戶建立長期聯系的理念;其次,改變過去“只要賣出去就成功”的經營理念,對客戶負責;最後,樹立提升品質的精神,真正從產品本身的吸引力贏得客戶的信任。
(二)日本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征。
眾多研究表明,日本國民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結構決定了日本企業文化的特征。“日本人的工作方式、工作態度,以及與雇主的緊密結合,完全是因為日本文化。”日本企業文化有以下特點:壹是建立了以“和”為理念指導的企業文化價值體系。“和”的主要內涵是愛、善良、和諧、互助、團結、合作、包容。“和”的理念強調人的主體性,導致了日本企業* * *認同和集體主義的思想。這種精神強調團體和諧統壹的行為準則。個人要維護和尊重群體的利益,群體不能拋棄自己的個人。二是集體主義競爭意識。集體主義的競爭意識是日本企業精神的象征。在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日本充分認識到,要想盡快實現預定的目標,參與競爭的各方必須盡可能地激發自身的活力,調動各種潛能,盡力超越對手。正是在這種具有強烈集體主義精神的競爭意識下,日本進入了世界經濟競爭的軌道,並最終在短時間內改變了日本的經濟面貌。三是以唯心論為特征的企業管理制度。唯心論是在“和”的思想指導下形成的,與西方理性主義相比,它是壹種強調信仰和情感的力量,排斥理性邏輯的管理思想。在日本企業文化中,唯心論的管理主要體現在終身雇傭制和序列工資制。在“和諧”的價值觀、集體主義的競爭意識和以終身雇傭制為主的唯心論管理體制下,日本企業形成了集思廣益的集體領導藝術和註重長期經濟效益的管理思想,制定了以潛在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新技術產品。
產品政策形成了家庭般溫馨和諧的組織氛圍,充分發揮了人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這些使日本企業在世界經濟競爭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