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揚琴是以對書為基礎的傳統說唱流派,明代流行於昆明,清代由揚州、蘇州、杭州傳入昆明的揚琴包袱。伴奏樂器以揚琴為主,也包括二胡和三弦。
昆明的揚琴說唱歌手大部分都是盲人。他們以獨自或成群結隊地在街上走來走去,或在茶館集市、庭院或私宅裏說唱為生,歌曲由觀眾點播。
1950年,昆明市曲藝家協會成立,揚琴藝術家參加曲藝家協會,祥雲街公共娛樂場成為揚琴說唱的主要場地。增加了新的曲目,比如唱十二勞模,合作化真好,婚姻法宣傳了。
1954期間,由於有非目標青年加入揚琴說唱隊,用揚琴曲調演唱的歌劇《三肩換將》《誌願軍的未婚妻》出現在市民遊樂園的舞臺上。此後,揚琴說唱逐漸發展為昆曲,坐唱形式逐漸消失。後期著名的揚琴藝術家有高、倪宣華、、李春武、許、彭等。
二、昆明揚琴的藝術特征
昆明的揚琴,唱腔優美,曲調豐富,具有濃郁的雲南地方特色和抒情元素,但也能表達敘事內容。根據其唱腔來源和特點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古調、小調、大調、書調四類。敘事性唱腔在上述四類唱腔中占據了很大壹部分,可以說是揚琴唱腔的主體。如:幽琴、自樂、刁揚、三板、半月形、舒曦、豎調、間奏、布鋼調等。這種唱法壹般由上句和下句或四個樂句組成,後者最大,具有承上啟下的結構。這種唱腔詞多腔少,可塑性強,旋律走向與昆明地方語言的聲調、節奏緊密結合。
第三,劇目
昆明揚琴說唱的歌曲分為書、經、花三類。“書”主要宣揚壹種好書,比如香山寶藏傳,或者古典小說、歷史題材;“經”是指有固定宗教儀式或固定“經”和“懺悔”內容的說唱如“東經”;“華”是上述兩類之外的揚琴說唱。昆明揚琴的曲調可分為四類:大調、小調、古典和書卷氣。
主要曲調有《刁揚》、《道情》、《呂春》,擅長敘事,常用來演唱有情節、有人物的歌曲,如《單劍赴會》、《燃琵琶精》等。小類主要曲調有《於美人》、《鬧五更》、《玲瓏板》、《四季風光》、《花鼓調》等100多首,曲式短小,運用靈活。它們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普通曲調和特殊曲調,曲目包括“告發老鼠”和“孟姜女哭長城”。
古典曲牌包括寄生草、剪靛藍花、銀牛司、倒貼、棗桿等。元明時期多用於說唱傳統民間故事。藝人被稱為“大八集”和“小八集”,每壹集都是壹個完整的段落。劇目包括朱買臣與妻子離婚,蔣世龍搶傘,以及慶祝八仙的生日。書腔是最說唱的曲子,詞多腔少,用來唱宗教題材的長篇好書。經常唱的歌有《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蟠桃》《靈官》《父親北嶽》《消防艇南嶽》《前香山》《龍華》《雪山》《後香山高王》《黃亮自白》《新母親木蓮》。
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昆明有哪些傳統文化習俗?昆明傳統文化請妳欣賞滇劇,制作風箏。
昆明的飲食文化有哪些獨特之處?
昆明話有什麽特點?昆明方言特點介紹
昆明有哪些風俗習慣?昆明生活習俗禁忌簡介
昆明的婚禮習俗和流程有哪些?昆明婚俗文化概述
昆明有哪些獨具特色的節日?昆明有哪些著名的傳統節日和習俗?
雲南滇劇的藝術特點是什麽?雲南滇劇發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