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對聯是漢族的傳統習俗。新年伊始,第壹件事就是貼門神和對聯。除夕(或29日)家家戶戶上街買春聯,感興趣的還鋪紙潑墨鬧春,把門戶內外裝飾壹新。好廚。com為您詳細介紹對聯的起源。
春節貼春聯的習俗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興起於五代十國,尤其是明清時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公元964年除夕後蜀皇帝孟嘗君在臥室門上題寫的對聯是中國最早的春聯。如今,每當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貼對聯。那麽為什麽要在春節貼對聯呢?這其實和道教的壹些傳統有關。
春聯又叫對聯、門聯、門貼。它的前身叫做“符濤”。比如有句話叫“新桃總是換成舊桃”,叫符濤。它是由桃花心木制成的。起初並沒有在上面寫字,而是畫了道教所尊崇的門神申屠和雷宇的畫像,意在驅鬼辟邪,因為道教認為鬼魅怕桃木,桃木能制百制。後來,符濤板逐漸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人們在上面寫了壹些吉祥的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貼春聯的習俗。每當春節來臨,人們都會在門上、櫃子上、墻上貼上對聯和“福”字來慶祝春節,以求來年平安吉祥。
貼對聯的由來
春聯又稱對聯、門聯,用紅紙書寫,貼在門上,有喜慶熱鬧的新年氣氛。春節期間要貼春聯,這與古代“符濤”驅鬼避邪有關。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認為人類的疾病和災難都是鬼造成的。過年時為了抵禦他們的侵擾,人們在門邊掛上具有避邪功能的桃木牌,同時在桃木牌上分別寫上門神神荼和雷宇的名字(有的還畫了他們的形象)。這樣邪靈就不敢上門了。這些桃木板被稱為“桃符”,以後被紅紙代替,寫出來就成了春聯。現在,雖然人們已經知道沒有鬼可拜,但他們仍然保持著春節貼春聯的習俗,直到今天。只是春聯的內容越來越展現新時代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