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中國與世界的聯系顯著增強,中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的進程明顯加快。傳統文化的大節日春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現實沖擊。春節原本是主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卻成了漂浮在現代文化體系之外的“遺跡”,或是文化符號,或是商業運作的契機。現在壹些國外節日的時尚青年可以送聖誕卡,但對春節的祝福卻很吝嗇。雖然這大部分是時尚好奇,但確實打消了春節的傳統民俗心理。
當我們進入現代社會,享受網絡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時,我們不必拋棄傳統,尤其是以主動拋棄傳統為代價。因為傳統和現代不是天敵,傳統智慧可以作為文化資源用於現代社會的建設。春節關系到我們的民族感情,它已經成為我們文化的胎記。雖然傳統作為壹個整體的文化體系已經被打破,但許多有價值的文化碎片可以作為我們當代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之間的紐帶。特別是對於春節這樣的民族文化節日,有著得天獨厚的時間優勢。在這樣壹個冬去春來的自然季節,人們舉行各種春節儀式,重溫親情,協調人際關系,放松心情,擺脫現代生活的忙亂節奏,回歸傳統休閑。
當然,春節正在發生變化,春節傳統中確實有壹些部分需要更新和調整。比如,要淡化求神意識,減少繁瑣昂貴的祭神儀式和鋪張浪費。
春節習俗的傳承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應該關註春節的具體民俗,尤其是那些與我們的民族感情有關、生活中有樂趣的節日和習俗。正是春聯、年畫、鞭炮、龍燈、舞獅、團圓飯、拜年、廟會、社火、壓歲錢和春節禮物等民間節目營造了春節的氣氛。
現代社會在時間機器的控制下,人們的日常生活是匆忙而功利的,人們的精神是焦慮而孤獨的。我們不妨在民族節日中多強調和倡導壹些儀式性的、象征性的、微妙的、溫馨的文化活動。
節日的文化內涵在全世界都有被淡化的趨勢。東西方大多數參加節日慶典的人都脫去了各自節日淵源和背景的束縛,文化淵源和節日背景的意義成為傳統文化走出國門的特殊通行證。有了這種文化內涵,優秀的節日更容易被全世界人民接受。
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的今天,中國不能閉關鎖國。在弘揚其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應該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為我所用。目前,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始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其獨特的魅力,中國人民也開始了解西方文化的魅力。中西文化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是兩種文化緊跟時代潮流,永葆生機的巨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