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年份是怎麽來的呢?據民間傳說,在中國古代,有壹種叫“年”的怪物,長著長長的觸角,面目猙獰。年生活在海底,每年除夕爬上岸,吞食牲畜,殘害百姓生命。“年”來了,樹枯萎,草生長;過了“年”,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壹年怎麽過?據說年最怕紅,最怕火,最怕爆炸。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放鞭炮,趕走“年”獸;家家戶戶燭光璀璨,不如等過年。大年初壹的淩晨,我們要向親朋好友問好,互相慶祝平安度過壹年。這壹習俗越來越廣泛地傳播開來,成為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另壹種說法是:中國古代書法書籍中,把“年”字放在糧部,表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因為谷類作物通常壹年收獲壹次。於是“年”就引申為當年的名字。
中國古代雖然有過春節的習俗,但當時不叫春節。因為當時所指的春節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壹般把春節稱為整個春天。據說農歷新年是在辛亥革命後被正式命名為春節的。因為當時要用陽歷,為了區分農陽,農歷正月初壹只好改名為“春節”。
春節過後不久,春天來了,萬象更新,新壹輪的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了。人們有足夠的理由通過唱歌和跳舞來迎接這個節日。所以,在春節前,壹個用紅紙和黃色字體寫的新年信息被貼在對聯上。春小姐上門時,會念出表達新年美好祝願的句子。這種好運的想法真的來了。同樣道德的東西還有掛紅燈籠,貼“福”字,貼財神像。
春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離家的孩子要跋涉千裏回到父母家。真正過年的前壹天晚上叫做團圓夜,壹家人會圍坐在壹起包餃子。餃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子與“餃”諧音,“和”“餃”有團圓的意思,所以餃子用來象征團圓。
節日氣氛將持續壹個月。正月初壹前有祭竈、祭祖等儀式;在節日期間,有給孩子壓歲錢和給親戚朋友拜年的儀式。節後半個月是元宵節。那時,燈籠遍布城市,遊客遍布大街小巷。元宵節過後春節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