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普寧的歷史沿革

普寧的歷史沿革

普寧歷史悠久,三四千年前就有人居住。先秦時期,中原政權並沒有實際控制普寧地區,直到秦漢時期,方南才成為中原王朝的版圖。漢代屬南海郡,東晉時為獻帝和六年(331),屬朝陽郡。公元523年,遷至華東揚州,劃歸福建。

文帝十年(590年),依安縣設州,次年定名為“潮州”,依安縣歸州管轄。隋朝十二年(公元592年),潮州納入福建。楊迪大業三年(607年),全國罷市復縣,潮州改為依安縣,東遷揚州,再次納入福建。

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再次納入福建,屬福建江南道史。唐朝第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時泉州位於今天的福州,最後在唐朝長期(公元700年)建立泉州,之前數次廢立)並置潮州壹小部分,設漳州。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再次納入福建,潮州先後隸屬福州都督府、福建都督府、福建經團、福建觀察史。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全國改州為縣,於是潮州改名為潮陽縣。

南宋末年,數十萬福建莆田人因逃避戰亂,移民到揭陽、汕頭、潮州。遷居普寧揭陽的莆田人,思念家鄉。普寧可能取“莆田和平寧靜”之意,取名普寧。普寧是潮州傳統八鎮之壹,明清時期隸屬廣東省潮州府。明代屬嶺東路潮州府,清代屬匯潮嘉道路潮州府。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1563)正月,朝廷決定將吳恙、融水、黃坑三都從廣東潮州府潮陽縣分出,設立普寧縣,面積約1000平方公裏。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首任知縣趙越上任,縣府設在朝陽縣貴嶼。

明萬歷十年(1582),吳恙、融水均屬潮陽縣,普寧縣只有黃坑都城,分為上、中、下三個社會,面積456平方公裏。

明萬歷十四年(1586),縣治遷至侯鈺(洪陽)。

清雍正十年(1732)六月,朝廷批準將朝陽縣融水渡170個村、龜山渡西半部93個村、楊武渡尾段45個村劃入普寧縣,連同黃坑渡357個村,普寧轄區約1052.25平方公裏。

民國時期,先後隸屬廣東潮順路、東江管委會辦公室、第五區行政督察署。

1935 65438+10月1,廣東省政府劃定普寧縣大南山41村,面積***132.75平方公裏,隸屬南山管理局(縣級),普寧縣面積919.50平方公裏。

1949,1年7月,普寧縣人民政府成立,定縣地處流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隸屬廣東省潮汕地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地區、汕頭市、揭陽市。

1950 3月15,廣東省人民政府進行區域調整:惠來縣南陽山、陸豐縣大坪鄉、南山管理局西坑鄉、揭陽縣九鬥、烏石村等505個村劃歸普寧縣。

1950年6月,普寧縣考溪、日路兩村,綿湖縣東關橋、新寨劃歸揭陽縣。貴嶼貴嶼鄉、南安鄉、石橋頭西鄉村、普寧縣軍埠村劃為朝陽縣。

1958年5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將潮陽縣大長龍鄉(山丙村外)、陳店鄉石崗村、富裕村和石川鄉灣仔村、白吉嶺村、白馬窠村、楊霞村、白沙溪村、淩薇村、打鼓灘村、王嶺村、龍潭村劃為普寧縣。

1958 65438+2月,惠來縣惠城、龍江、葵潭等人民公社並入普寧縣。

1961 3月,惠來縣恢復建制,惠來縣原人民公社解析。

1975年2月,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決定將普寧縣的公山、湖西、寺巷三個村劃歸揭西縣,面積為1591.55平方公裏。

1993年4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民政部批復,撤銷普寧縣,設立普寧市(縣級),由廣東省直轄市、廣東省人民政府委托揭陽市代管。經過1993土地詳查和2000年廣東勘界,劃定了普寧市與周邊縣、市、區的邊界,普寧市土地面積為1620平方公裏。

1,2065438年7月起,普寧被列入廣東省省直管縣財政改革第二批試點。

  • 上一篇:古代雜劇的故事——《柯南集》和《邯鄲記》
  • 下一篇:有人說農村耕地貧瘠。在家種地可行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