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是壹項相當復雜的綜合工程,它誘導或幹預學生的行為習慣、人格心理、精神境界等屬於“三觀”的領域,而學生的這些方面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綜合性和動態性,可以因情境而瞬間遷移和改變……等等。智能教育能勝任嗎?我想:難。
如果智能化真的能取代人工教學,我是樂觀的:老師可以做其他事情謀生,也許會比當老師更有尊嚴。
再聰明的ai也是機器,代表不了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人。所以智能教育只是教育輔助,教育靠老師。
老師可以通過抑揚頓挫抓住學生的心,通過誇張的肢體語言吸引學生的註意力,和學生聊家長的缺點,調解學生之間的糾紛。這些智能ai能做什麽?
教育不僅僅是教給孩子課本知識,更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技巧。教育的更高意義是教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使學生成為積極健康的人。
大約30年前,這裏流行小霸王學習機。不幸的是,許多孩子用它們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玩遊戲。智能教育將來會不會對學生有好處,會不會讓他們沈迷於虛擬世界,也是壹個值得關註的問題。
Ai智能教育在知識傳遞和信息傳遞領域比傳統教學優勢明顯。但是,在校兒童,尤其是青年學生,對教師還是有很多需求的:有組織、有紀律的認知;同學之間的人際交往能力;家校信息的傳遞;規則、習慣等的例子。
只能說ai智能教育提升了教學能力,讓教材多元化。在教育上,還是要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