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如下:
“國破家亡”與文化自覺
日本作為世界上第壹個立法保護“非物質文化財富”的國家,其對本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尊重給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很多人誤以為日本壹直都是這樣。事實上,日本和中國壹樣,在近代與西方強勢文化的碰撞中變得弱小。向西方學習是中國、日本和許多亞洲國家的知識。日本明治維新後,提出了“脫亞入歐”的國策,日本全社會積極向西方學習。明治五年(1872),日本文部省學習西方教育制度,創辦學校,頒布學制。明治六年,相撲被以“裸體野人遊戲”為由禁止。在建築領域,西式建築開始大量出現並引領建築潮流,開始改變日本的風格。在表演藝術上,不僅西方歌劇和戲劇(新劇)被大量移植,就連日本的國寶“歌舞伎”也以西方歌劇的形式進行了改造。當時日本的“戲劇改良運動”主張摒棄東方戲劇的抽象本質,采用西方戲劇的寫實理念,采用“具象”的舞臺布景和優美的舞蹈設計,甚至摒棄歌舞伎的傳統音樂手段、唱法和表演節目,采用西方歌劇的音樂創作手法和“美聲唱法”。應該說當時日本的“西化”程度遠不如中國。今天,日本成為世界上第壹個提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並將保護本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國家行為的國家,這實際上是壹個巨大的變化。從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日本經歷了從全面西化到重新肯定和高度重視日本傳統文化的社會心理變化。應該說,這是世界上唯壹經歷過核戰爭的國家。被美軍打敗占領後,整個民族文化面臨徹底消失的危險。日本民族終於認識到,作為壹個亞洲國家,壹個現代化較晚的國家,無論妳“脫亞入歐”的決心有多堅定,西方國家依然視妳為“東方”;更重要的是,“亡國”的日本終於認識到,壹個國家可以沒有政治、軍事、經濟自主權,在“國家大事”上可以佩服別人。但是,只要日本的傳統文化還在,只要和服、茶道、柔道、壽司、榻榻米、歌舞伎、三味線...傳統習俗、禮儀、節日都還在。文化獨立的意義不是象征性的,而是實質性的,最本質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