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步:畫出爺爺和奶奶的頭部輪廓。
第二步:畫出五官。
第三步:畫上半身。
第四步:畫下半身和拐杖。
第五步:上色,重陽節簡筆畫就完成了!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被稱為“重陽節”。人們有在那壹天爬山的習俗,所以重陽節也被稱為“登山節”。還有重陽節、山茱萸、菊花節等說法。因為九月初九“九九”的諧音是“長久”,有長久的含義,所以這壹天往往要進行祭祖和敬老活動。重陽節和“初”、“清”、“渝”三個節日,也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2月28日,12,法律明確,農歷九月初九是老人節。
此外,九月初九“九九”的諧音是“九九”,寓意久遠,所以常被用來祭祖,開展敬老活動。重陽節和“初”、“清”、“渝”三個節日,也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祭祖的四大節日。只是在最近幾年,人們更加關註老年人,所以這個節日也被稱為老人節。
南朝阿良人吳君之,東漢時有記載,汝南縣有壹個叫桓景的人。他所在的地方突然發生了壹場大瘟疫,幻境的父母病死了,於是他去了東南山拜師學藝,神仙費長芳送給幻境壹把降妖龍劍。桓京早起晚睡,穿著戴月,刻苦學習,刻苦練習。
壹個
9月9日,費長芳說:“9月9日,瘟神又要來了,妳可以回去殺害蟲了。”並送給他壹袋山茱萸葉和壹瓶菊花酒,讓家鄉長輩登高避禍。9月9日,他帶領妻子、孩子和老鄉來到附近的壹座山上。
把山茱萸葉子給大家隨身帶著,瘟疫魔卻不敢靠近。再把菊花酒倒出來,大家都喝了壹口,以免染上瘟疫。他與瘟疫惡魔搏鬥,最終殺死了它。汝河兩岸的人們,至今還流傳著九月九日登高避禍、浣景揮劍刺妖的故事。此後,人們慶祝重陽節,並有重陽節爬山的習俗。
許多重要的書籍,如唐代的《初學》、宋代的《太平禦覽》等,都在吳軍的《續氣和合物語》中轉述了這個故事,認為婦女在手臂上系山茱萸之袋辟邪避禍的習俗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