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4日,最高法公布了人民法院保護老年人權益十大典型案例。92歲老人被後人帶到農村信用社掛失賬戶,取出24萬存款存入孫輩賬戶,作為典型釋放。
最高法說明,這個典型體現了對立的價值取向。老年人因身體問題難以處分自己的財產,子女不能盜竊、詐騙、強行索要父母的財產權益。因為最高法出臺的反對子女強行啃老人的理論,很多人都對啃老人的關鍵詞和現實發表了看法。
啃老現象背後還是有傳統觀念的。因為自古以來父母或者爺爺幫助晚輩的壹系列操作,晚輩每天都是父母爺爺給的,很多長輩也認為贍養晚輩很正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晚輩認為自己是傳承者,自然應該覺得長輩的東西是自己的。
深挖啃老現象,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觀念,作為父母或祖輩,為下壹代創造更好的未來。所以大部分長輩壹直都是創造條件讓孩子自願咀嚼。對於壹些是他們孩子壹部分的人來說,這是在?父母老了也不需要多少錢。然後呢。覺得我爸媽的錢以後就是我的了?這兩個論述中,NEET顯示了實力。
啃老現象也上升到了社會層面,因為社會消費水平高於獲得的工資,而且由於生活成本高,也是加劇啃老現象的因素。從單身普通人的工資收入,到租房子住,每個月都要吃住行,通常沒有社會消費,工資勉強與生存平衡。
但是人的需求和欲望產生了,普通人很難掙紮著去供養愛情、婚姻、買房、買車、生育、教育。或許,很多年輕人不想伸手給長輩,也想自己買大車;很多年輕人也想嘗試匹配需求,但是大概率能力不夠。
啃老現象的背後是明顯的社會兩極分化。相比父母,在學習階段更難找到合適的工作並穩定發展,更難實現經濟獨立供給。要想減少啃老現象,大概應該考慮解決各種必要開支的價格,或者提高工資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