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資源
南潯鎮
南潯鎮位於江浙交界處,北依太湖。歷史悠久,經濟發達,人文豐富,環境優美,名勝古跡眾多。明清時期是典型的江南市鎮和旅遊勝地。
明萬歷年間至清中葉,絲綢業、手工業、繅絲業的興起和商業的發展,是南潯經濟繁榮的鼎盛時期。
鎮上的富紳幾乎都是靠辦絲業發家的,俗稱“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
民間有句話叫“湖州壹城,不如南潯半鎮”。
南潯歷史上園林眾多,鎮上從南宋到清代共有大小園林27座。
壹鎮五園,江南才有。
至今尚存的有嘉業堂圖書館、劉的孝廉莊、陳的應園、張的師園。目前,壹大批古典園林,如文遠、柳園、綠饒山莊、書院等,已經建成或正在修復中。
南潯自古以來文化繁榮,人才輩出。據宋、明、清三代統計,南潯進士41人,京官56人,州縣官57人。
現代在全國都有影響。
南潯鎮入口
有80多位專家學者。
南潯還有張世明的老房子,被稱為“江南第壹古宅”。有民國奇人張靜江故居;有湖州第壹絲綢商建立的CCBA絲綢會館;沿江有數百棟江南至今罕見的民居;南潯有三座古老的橋(金童橋、鴻基橋和廣惠橋),有著動人的傳說。
初唐詩人王波在《王騰亭序》中曾以“物中之寶”、“人傑”稱贊洪都。借用這種語言來概括南潯鎮的歷史、地理、經濟、文化也是相當貼切的。
她地處蘇杭賈湖中心,自南宋以來就是“水陸要沖之地”。“耕桑之富,在浙江之權”;原因是潯溪河取名潯溪。
後來,由於潯溪南部商賈雲集,故名林楠。
淳祐年間(1252),建鎮。林楠和潯溪取其首字母,改名為南潯。
明萬歷至清中葉,南潯經濟繁榮達到頂峰。民間有句話叫“湖州雖是壹座城,卻不及南方半個鎮”。
南德之所以成為江浙雄鎮,主要是因為絲綢業的興起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附近遍地桑,家家養蠶,家家吐絲”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南潯是中國近代史上少有的擁有巨大財富的城鎮。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的第二天,南潯鎮正式宣布為市。
在這座繁華的古鎮裏,有被稱為“四象”的江南四大富豪。
也有像《紅樓夢》中寧國府、郭蓉府的八公那樣被稱為“八牛”的富家子弟,也有充滿民間調侃被稱為“七十二金狗”的富豪。
南德鎮是江南著名的水鄉之壹。它也是聞名中外的“李記湖絲綢”的故鄉。它有悠久的文化,人才和美麗的風景。
現在總面積34.27平方公裏,其中鄉鎮3.2平方公裏。
常住人口44000多人。
鎮上有許多著名的花園和歷史遺跡。歷史全盛時期有大小園林20余座,有孝廉莊、迎園、嘉業堂圖書館等。這裏有數百座風格獨特的明代建築,清代的張世明和張靜江故居有著不同的感受。
江南水鄉南潯,不僅山清水秀,而且美不勝收,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這是壹個旅遊勝地。
南潯省級經濟開發區建設初見成效,基礎設施、新區拓展、投資環境等軟硬件建設進展順利。
充分展示了在經濟建設、對外開放和小城鎮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和輻射功能,是湖州對外開放、加快發展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