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有哪些關於端午節的傳統故事?

有哪些關於端午節的傳統故事?

1,紀念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壹位大臣。他主張起用人才和賦權,使富裕起來,並力主聯合抗秦。遭到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逐出京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期間寫下了《離騷》、《田文》、《天問》等不朽詩篇,這些詩篇風格獨特,影響深遠(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為詩人節)。

公元前278年,秦軍征服了楚國的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痛,但又不忍心壹直放棄自己的祖國。5月5日端午節,他用紙筆寫下最後壹首詩《懷沙》,然後縱身投入汨羅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壹曲波瀾壯闊的愛國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後人為了紀念屈原,設立了端午節。

2.紀念伍子胥的故事。端午節的傳說之壹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伍子胥。著名的楚國人伍子胥和他的父親、兄弟都被楚王殺死了。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到吳國幫助吳國伐楚,在五戰中進入楚國都城郢城。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子胥挖了壹個墳墓,鞭打了300具屍體,為殺父仇人報仇。

吳王何璐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王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被打敗了。越王勾踐求和,夫差答應了。子胥建議徹底消滅越國,但夫差不聽。吳被越國屠殺,被越國收買。他被讒言陷害,夫差相信了他,給了他壹把劍,子虛死了。子胥是壹個忠誠的人,所以他自殺了。夫差聽了,大怒,於五月五日把子胥的屍體裝在皮囊裏,投入江中。因此,據說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3.紀念曹娥的故事。曹娥,東漢上虞人。她的父親在河裏淹死了,幾天都沒有看到她的屍體。那時,孝順的女兒曹娥只有十四歲,日夜在河邊哭泣。17天之後,5月5日投河自盡,5天後撈出父親的屍體。這就被傳為神話,再傳到縣衙總督那裏,縣衙總督把它立為碑,讓弟子韓丹春作悼詞。

孝女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有金所作碑。後來,為了紀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廟。她居住的村子改名為曹娥鎮,曹娥去世的地方命名為曹娥河,於是也有了紀念曹娥的故事

端午節介紹。

端午節,最初由祖先創立,是祭拜龍的祖先和祈求辟邪的節日。傳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於五月五日跳入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源於古代先民選擇“飛龍過天”作為祭祖、祈福辟邪的吉日,將“祛病防疫”的時令時尚註入夏季。端午節被視為“惡月惡日”,始於中原北部,為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而附會。

  • 上一篇:歌劇是怎麽來的?
  • 下一篇:韓國卷心菜的腌制方法和配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