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8年,秦軍征服了楚國的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痛,但又不忍心壹直放棄自己的祖國。5月5日端午節,他用紙筆寫下最後壹首詩《懷沙》,然後縱身投入汨羅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壹曲波瀾壯闊的愛國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後人為了紀念屈原,設立了端午節。
2.紀念伍子胥的故事。端午節的傳說之壹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伍子胥。著名的楚國人伍子胥和他的父親、兄弟都被楚王殺死了。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到吳國幫助吳國伐楚,在五戰中進入楚國都城郢城。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子胥挖了壹個墳墓,鞭打了300具屍體,為殺父仇人報仇。
吳王何璐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王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被打敗了。越王勾踐求和,夫差答應了。子胥建議徹底消滅越國,但夫差不聽。吳被越國屠殺,被越國收買。他被讒言陷害,夫差相信了他,給了他壹把劍,子虛死了。子胥是壹個忠誠的人,所以他自殺了。夫差聽了,大怒,於五月五日把子胥的屍體裝在皮囊裏,投入江中。因此,據說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3.紀念曹娥的故事。曹娥,東漢上虞人。她的父親在河裏淹死了,幾天都沒有看到她的屍體。那時,孝順的女兒曹娥只有十四歲,日夜在河邊哭泣。17天之後,5月5日投河自盡,5天後撈出父親的屍體。這就被傳為神話,再傳到縣衙總督那裏,縣衙總督把它立為碑,讓弟子韓丹春作悼詞。
孝女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有金所作碑。後來,為了紀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廟。她居住的村子改名為曹娥鎮,曹娥去世的地方命名為曹娥河,於是也有了紀念曹娥的故事
歷史淵源:
古代傳統節日的起源與古代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象、歷法等人文和自然文化內容有關。
根據現代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是對天地的信仰和對祖先的信仰。
古代的節日大多是在古人選擇吉日祭祀以感謝天地之神和祖先之恩的活動中形成的。早期的節日文化體現了古人崇尚自然、固本求源等人文精神;壹系列祭祀活動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如尊德、禮樂文明等。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壹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和普及的過程。古代南北風俗不同,先秦時期的端午活動在中原文獻中鮮有記載,無法直接考證現存文獻的出處。據有關端午節的文字記載,“龍舟節”壹詞最早出現在晉代的地方習俗中,但端午節的習俗早已有之,如賽龍舟、祭祀等習俗。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