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數字化”教學模式
“數字”時代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它關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認為未來的教育離不開“數字化”的教學模式。
最直觀的變化是,隨著大數據“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教育資源的供給模式將打破傳統的地域壁壘,讓更多偏遠地區的學生享受到最新的教育資源,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
越來越便捷的網絡流量帶來了網絡教育的興起。用壹個智能終端就可以獲取網絡上的各種資源,不再擔心因為教育資源的差異而出現大量的“高考移民”。學校的教學終端也將布滿各種高科技設備,讓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利用語音控制和“3D立體投影”技術,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教學體驗,更好地理解知識,極大地豐富教學手段。
第二,“個性化”教育定制
在教育模式上,課堂教學的“移植”教學法已經發展了多年。在固定的班級裏學習同樣的課本知識,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學生也會失去部分自主性和選擇性,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難以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不是壹朝壹夕可以改變的。我想在未來的某個時候,當科技發展到壹定程度,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診斷學齡兒童的個性化特征,判斷最佳的學習模式。以及量身定制的個性化教育模式。
除了基礎課的統壹學習,給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內容或提供多種學習方法,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來“因材施教”。同時也會給家長更多的家庭教育建議,幫助學生更快樂的學習,更健康的成長。父母會真正意識到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主體。無論孩子將來從事什麽工作,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喜不喜歡。
第三,“德育”導師
未來,除了個性化教育,傳統老師也將成為“德育”導師。隨著科學技術和大量知識技能的發展,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隨著個性化教育的實施和更熟練的知識,計算機系統將為學生量身定制,因此不需要教師親自動手。
但是,壹個人的健康成長,除了知識和技能,還需要“有血有肉”,這離不開道德教育。未來教育會出現“返祖”現象。學生們將穿著傳統漢服,在專門安排的道德講堂裏誦讀中國文化經典,以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
“德育課”的授課老師會以高標準的道德來督導日常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並將這些問題與核心的道德原則和教學情境聯系起來,認真分析各種教學行為背後的道德意義,讓每壹個學生都能理解和領悟,進而讓學生理解德育的本質內涵,成為遵紀守法、聰明勇敢的新時代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