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極具殺傷力的冷兵器——中國苗刀

極具殺傷力的冷兵器——中國苗刀

極具殺傷力的冷兵器——中國苗刀

苗刀的歷史

苗刀傳人郭先生說,對苗刀的另壹個誤解,除了名字上的誤解,就是把苗刀和日本刀混為壹談,因為它們在外形上確實很像,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春秋時期,兩軍在華夏大地上的戰鬥主要是車戰,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戈、矛、戟等長兵器。短劍在戰場上無法對穿著盔甲的士兵構成威脅,只能在棄車後用於自衛和肉搏戰,所以這壹時期劍並沒有成為主流武器。

戰國到秦滅六國時期,騎步戰開始出現,急需短兵器,於是劍的軍事地位陡然提高。西漢初期,建制騎兵蓬勃發展。因為騎馬沖刺的速度非常快,如果妳想殺死敵人,妳需要依靠用胳膊砍的武器,而不是用妳的劍去刺敵人。

這樣,鋒利的劍尖就很難發揮它的作用。此外,劍體兩側鋒利的刀刃,只有壹側在劈砍時能被有效利用。另外,劍的制造工藝復雜,需要兩面切割,在實戰中容易折斷。為了提高騎兵的戰鬥力,許多更適合劈砍的長刀應運而生。

西漢以後,根據實戰需要,對長刀不斷改進,研制出壹種刀身細長,護手,刀柄可以雙手握持的刀。鼎盛時期,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發展,長刀流入日本。日本在中國長刀的制造技術和結構上做了很多改進,然後日本長刀被送回中國。

戚繼光是明代著名的抗日鬥士,他研究並創新了日本的長刀技術,研制出了與苗刀基本相同形狀的齊家刀。刀形狹長,彎弧長柄,可雙手持握。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1,古歷稱心有年),戚繼光編《心有刀法》。“戚家軍”官兵經過壹番訓練,按照這種刀法在抗日戰爭中大顯身手。

長刀從歷代發展到清末民初,開始出現“苗刀”的稱謂。大軍閥曹錕在直隸總督署設立武營妙道連,聘請當時武林赫赫有名的劉宇春為妙道教官,出巡時以妙道隊為儀仗隊。現場很有威望。

1928年,原西北軍愛國將領張之江籌建中央武館,並擔任館長。他首先提出把歷史流傳下來的苗刀作為必修課,並高薪聘請郭昌生為壹流的苗刀指導老師。苗刀在此期間得到了進壹步的推廣和發展。

妙道術

苗刀傳人郭說,苗刀的另壹個特點是動作迅速,步法靈活。苗刀和日本刀差不多,根本原因在於步法。“日本刀步法死,缺少變化,苗刀步法快,刷地就過去了。快有優勢,能產生爆發力。所以練苗刀的人都在步法上下功夫。

  • 上一篇:三月三日廣西民族博物館在上演什麽?
  • 下一篇:核桃在傳統圖案中的應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