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8日至2009年10月28日,全國檔案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國家檔案局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楊東泉在會上指出,建設“五位壹體”公共檔案館將是今後壹個時期國家檔案工作的重點。
也就是說,新的國家檔案館定義明確,將國家檔案館定義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檔案利用服務中心、政府信息公開中心和電子文件管理中心。
“五位壹體”國家檔案館的功能定位準確而科學地指出了現代化和信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檔案工作目標,即所有新建和改建的國家檔案館都要以“五位壹體”為基本要素,建設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國家檔案館。
檔案的基本功能
(1)檔案安全存儲基地
這是檔案最基本的功能。我國檔案館建設始於20世紀50年代,在重視歷史積累的傳統文化思想指導下,掀起了檔案館建設的“第壹波”。檔案作為檔案安全保管基礎的基本屬性不會改變。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檔案館的壹些倉庫建築經歷了滄桑,已經威脅到檔案的安全。
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檔案載體形式的日益多樣,電子檔案的出現和備份,對檔案保存的基礎設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創造壹個高安全、高科技、高效、科學的檔案庫房環境,是檔案館保障檔案安全的基本職能,也是當今檔案工作對檔案館建設的新要求。
(2)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中國檔案事業的開端,應歸功於革命前輩們對記錄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珍視意識。為了保證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以被檢驗,建議設立壹個固定的地方來保存這些檔案。那麽,隨著社會的發展,檔案不再僅僅是為了保存歷史檔案而存在。
以原始記錄為本質屬性的檔案充當著人類的“歷史記憶”,豐富著人類的精神文化。同時,無數歷史檔案真實見證歷史事實。這些檔案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反映了中國* * *產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所做的努力和奮鬥,也真實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經歷的人名和各種戰爭、屈辱。
這些歷史檔案的存在,是凝聚人們愛國情感的強大力量,檔案因其藏品的特點和屬性,理應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之壹。
③檔案利用服務中心
檔案利用是檔案館的三大基本職能之壹。檔案館作為國家事業單位,並不總是以營利為目的而設立,而是屬於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事業單位。因此,檔案館的價值取向是公益性的,提供檔案利用服務是檔案館的職責和職能。
檔案的公開是指國家授權的檔案館(各類檔案所有者)依法通過壹定的形式公開檔案的內容。檔案開放是指對各級國家檔案館保管的、保密期限已過的檔案進行啟封,公開供社會利用。檔案開放和公布的主體是誰,取決於誰掌握著檔案的所有權。
各級國家檔案館的所有權屬於國家,因此各級檔案館代表國家和政府部門向社會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