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上海世博會展館東方之冠的設計理念符合中國哪些國情?

上海世博會展館東方之冠的設計理念符合中國哪些國情?

國家館居中而立,層層突出,成為體現中國元素、象征中國精神——東方之冠的雕塑造型主體;區域館橫向展開,以平臺底座的形式體現國家館,成為開放、靈活、親民、富有層次的城市廣場;它們相互對立,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壹個統壹的整體來表達富強國家的主題。

最大的好處是結構機制“宏大、凝重、壯麗”。四根大柱子支撐起壹個“鬥冠”,鬥冠由56根橫梁(象征56個民族)按照鬥拱下小的原則疊加而成。它象征著中國人民“只要我們團結壹致,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的思想主題。

鬥拱是壹個能引起零星思考的象征性意象。我想中國人願意給它賦予這樣的含義。同時,來參加世博會的外國人壹看就知道它屬於中國。世界上有三大建築體系,只有中國的古建築明智地采用了鬥拱。

鬥拱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中特有的構件,早在公元前5世紀就已出現。它挑檐,層層疊加,將屋檐的受力均勻地傳遞到柱子上,目的是加大屋檐,使其美觀。這種形式已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陜西應縣木塔、xi鐘鼓樓等建築中得到應用。鬥拱既是承重構件,也是藝術構件。它的應用使建築形成壹種“像鳥壹樣飛翔”的趨勢。在傳統建築中,鬥拱“榫卯穿插,層層凸出”的結構成為中國館建築形式的文化表達。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院士說:“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難用壹個具體的形象來表達文化的精髓,必須從整體形象中提煉。”為了選擇合理的造型,每壹個文化符號似乎都是中國文化的壹部分,從中國的繪畫到雕塑,從出土文物到江南園林,從象形文字到京劇臉譜,但似乎每壹個符號都達不到他們心中的理想狀態。經過深思熟慮,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鬥拱給了建築師很大的啟發,所以我決定從它開始,並最終獲得了成功。

在古代建築中,鬥拱最多可以凸出屋檐4米,而在現代建築中,鋼結構和混凝土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建造過程中,中國館對傳統元素進行了開創性的詮釋,並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將傳統的曲線拉直,層層投影。鬥拱最短的部分達到了45米,最傾斜的部分達到了49米,使主體造型展現了現代工程技術的力度和結構美。這些簡單的裝飾線條自然地完成了傳統建築的當代表達。

如果我們俯視中國館的設計,會發現它的頂面是經緯度分明的網格結構。這個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古代城市的棋盤布局,也就是所謂的“九宮格”結構,與歷史上唐朝的長安城、皇城、故宮相呼應。其文化底蘊來源於周代的王城形制理論。《李周考公基》雲:“匠人治國,九裏三門九經九軌中。”設計師發現了青銅器、陶器等。在中國文化的富礦中,並從中國傳統建築的九宮格中汲取靈感。最後,他們對鬥拱這壹傳統建築構件進行提煉,用“中國之器”進行設計,後來命名為“東方之冠”。

建築本身融入了中國的哲學思想,如“天人合壹”、“和諧生活”、“道法自然”。國家館和區域館的整體布局隱喻了“天地和合,萬物鹹”的願望,展現了理想人居社會環境的願景,與本屆世博會的口號相壹致。

中國館的建造既吸收了傳統文化的營養,又有所發展和創新,使其造型蒼勁有力,猶如壹頂頂天立地的華蓋,具有現代意識,符合當代國際高級審美潮流。

  • 上一篇:柏林有哪些著名的建築是中國人建造的?
  • 下一篇:農歷正月初壹可以拜年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