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五四運動後,中國的藝術舞臺上開始出現了壹批采用歐洲傳統聲樂藝術——美聲唱法的教育家和歌唱家。他們演唱外國歌曲、中國民歌和自己的歌曲,並以個人演唱會的形式在中國南方的壹些城市巡回演出。這種全新的歌唱藝術的出現,給中國的藝術舞臺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聲樂表演藝術的內容,為專業聲樂教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五四運動到20世紀30年代,中國開始建立專業的音樂教育機構。蕭是中國近代史上傑出的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和音樂理論家,中國專業音樂教育的奠基人。正是他和楊仲子等人壹起,於1920年9月在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創辦了音樂體育學院,後來又在北京大學創辦了音樂培訓學院。1927年7月,國家音樂學院在上海成立,為中國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專業音樂家,包括歌唱家、聲樂教育家於壹英、李先敏和施壹奎。與此同時,還有趙元任、黃自、朱慶等作曲家,他們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藝術歌曲,成為我國五四時期歌唱家的主要曲目。那時,周栓、英尚能、於壹茶、黃友葵、郎、周小燕等歌手開始錄音。抗戰時期,廣大音樂人積極參與抗日歌唱活動,作曲家創作了許多抗戰歌曲,為歌手提供了更多的歌唱曲目。
特別值得壹提的是,1945年4月在延安演出的郭、兩位歌唱家,成功地運用了以戲曲和民歌為主的民族唱法,從而推動了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從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末,聲樂在中國音樂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以後歌唱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