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無效分蘗,鞏固有效分蘗。
當水稻分蘗達到壹定數量,即有足夠的苗時,早期分蘗可形成穗,終止期後分蘗不能形成穗或只形成小穗。生產中,通過旱田,高位幼蘗芽在沒有水肥供應的情況下可以停止生長,從而減少養分消耗,使主莖和大蘗得到更多的養分供應,為壯莖大穗打下良好的基礎。
(2)改善土壤環境,增強根系活力。
從移栽到晾曬,在田面上長時間保持壹定的水層,導致表土通風不良,抑制好氧微生物活動;有機物分解慢,不利於根系生長。通過晾曬處理,大氣可以直接進入耕層,增強了土壤中的滲透性,改善了土壤結構,增加了耕層中的含氧量。曬幹後,新根數量增加,促進了根系向下延伸,擴大了根系活動範圍,增強了吸收能力。
(3)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
通過旱田,可以降低氮代謝水平,控制營養生長速度,提高碳代謝能力,促進碳水化合物積累。同時也抑制了節間的生長。水稻莖基部第壹、二節間長度變短,莖壁變厚,莖組織更加致密,也增強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為水稻穗分化前期提供了更多的營養來源。復水後,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從莖鞘向幼穗轉移,促進了幼穗的發育,水稻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滿足了幼穗生長發育的養分供應,為大穗多粒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降低田間溫度,抑制病蟲害的危害。
許多水稻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都與水稻植株間的溫度和濕度有關。
程度有直接關系。比如稻瘟病田間相對濕度在90%以上,適合病菌的繁殖和入侵。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上時,田間白葉枯病嚴重。稻潛蠅和二化螟等。,也需要高濕度條件下,當他們的卵孵化和破壞。通過田間晾曬降低了植株間的空氣濕度,改善了田間小氣候環境,破壞了病菌和蟲卵的繁殖條件,抑制了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
現場幹燥的時間和方法:
(1)壹般應在分蘗末期和拔節期開始時進行田間晾曬。曬場過早影響有效分蘗的發生和生長,曬場過晚導致新分蘗過度生長,延緩幼穗分化速度。分蘗能力中等,每穴達到25 ~ 30蘗時,應排水旱田。
(2)如果水稻植株莖葉長勢過旺,氮肥用量過多,葉片發黑,則應及早再次曬田。反之,長勢較弱的稻株,宜遲曬,輕曬或不曬。
(3)土層深厚肥沃,稻株白長,葉暗者要早曬,反復曬。土壤薄,肥水保存差的要晚曬輕曬。如果粘土層透水性弱,要早曬多曬;漏田不曬。
(4)當田地裏大約三分之壹的植物已經拔節時,我們應該停止晾曬田地。進行正常的水分管理,保證幼穗分化期的需水量,促進幼穗分化的生長發育。此時應適當進行深灌,水層控制在5 cm ~ 6 cm左右。
(5)晾曬時間壹般為5天至10天左右,田間應輕曬至田間有狹縫。人不粘泥在腳下;正午的太陽下,田野表面出現了雞爪狀的裂縫;重太陽場應該到達白根的外部。
露珠,葉子雕謝,葉子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