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麽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1)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工業化是從壹個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農業國家向現代國家轉變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標誌,在中國“四化”中處於領先地位。傳統的工業化模式在社會生產力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卻是以過度消耗資源和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同時,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註重機械化和自動化,出現了嚴重的失業問題。在中國實現工業化的任務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第壹個五年計劃期間提出的。從第壹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們為工業化奮鬥了半個世紀,把壹個落後的農業國建設成為壹個具有相當規模的國家,保持了比較高的增長速度,工業門類比較齊全,工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壹大批工業企業和工業部門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擁有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壹直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而,中國在壹段時期內基本上走的是傳統的工業化道路,工業和整個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物質和人力資源的高投入,造成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落後和生態環境的惡化。這條路不能再走下去了。由於歷史條件、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經濟體制等原因,我國工業化進程中經濟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加快中國工業化進程,不能重復發達國家走過的傳統工業化道路,也必須認真總結和吸取中國以往工業化進程的經驗教訓,走壹條具有時代特征、符合客觀規律和中國國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2)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壹方面,新科技革命突飛猛進,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而且使人類生產活動和社會生活進入了信息化和智能自動化時代。另壹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範圍內的經濟貿易發展和資本技術流動加快,各國經濟和市場進壹步開放和相互依存。特別是信息化以世界為舞臺,導致信息、技術、資本、人才等生產要素的國際競爭更加激烈。事實上,新型工業化是中國順應世界經濟技術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的必然選擇。(3)適應中國國情的正確決策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中國的工業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中國的工業化任務尚未完成。總的來說還處於工業化中期。突出表現為: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水平低,農業勞動力和農村人口分別約占社會勞動力和人口總數的50%和62%;產業結構層次低,競爭力不強,工業特別是制造業技術水平不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與已實現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如果工業化的任務沒有完成,現代化就難以實現。因此,實現工業化仍然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壹項艱巨的歷史任務。但在當今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足、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突出,這是基本國情。在這樣壹個國家,以過度消耗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推進工業化,不僅對資源和工業化、經濟發展不可持續,而且破壞生態、汙染環境、阻礙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科技進步的作用,努力提高經濟效益,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同時,為了充分發揮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優勢,緩解巨大的就業壓力,維護社會公平和政治穩定,必須在推進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高度重視擴大就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有利於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有利於增加就業和勞動者福利,有利於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
上一篇:上海四行倉庫還在嗎(上海四行倉庫歷史遺存還是現代面貌?)下一篇:江西傳統標簽制造商和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