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自強不息的精神。中國文化壹直關註現實生活。孔子說“不知生,不知死”,又說“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種入世後的人生哲學,培養了中華民族敢於對自然和社會的壹切傷害和不公進行頑強的抗爭。中國人自古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強調生活中的幸福是自己創造的。要實現現代化,這種自信和自尊的精神是絕對不可缺少的。
第二,知行合壹的觀念。中國的儒家文化說“行近仁”,這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了“重行輕知”的認識論思想,與實踐品格是壹致的。實踐是知識的源泉。要實現現代化,當然要努力學習外國先進的東西,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社會主義實踐。
第三,關註人的精神生活。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人的內在修養和精神世界,鄙視貪婪庸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富貴為美”,認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這是對人格的根本要求。這種傳統美德對於塑造現代人格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第四,有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我們幾千年來鞏固的對祖國最深厚的感情之壹。愛國主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人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今天,壹個國家只有走上現代化道路,才能繁榮富強。而要實現現代化,就要靠全國人民團結壹致,共同奮鬥。
五、追求真理,奉獻精神。中國傳統文化鄙視那些怕死、忘恩負義、追逐名利的小人。談及對真理的追求,古人認為“聞道而死於夕。”宣傳“路漫漫其修遠兮,修遠就是Xi,我願為此上下其手”的精神。這種對真理的堅持和執著,是推動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第六,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倫理規範。古人雲:“老年人老,年輕人年輕,年輕人年輕。”壹個社會只有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形成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社會氛圍,社會才能充滿溫暖和諧,才能給人們帶來希望和力量。以上只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壹部分,足以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羅素曾說:“中國文化的力量在於其合理的人生觀。”這是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