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內容廣泛,語言簡潔生動。歌詞用得好,押韻。歌詞的句式是7字4句,每句都是“2、2、3”的組合。歌詞和歌曲都不固定,壹般都是即興創作。壹首歌可以唱很多詞,可以重復。
客家山歌的曲調因地而異,即使是同壹地區,也因歌手唱法不同而不同。它有各種口音和不同的名字。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吟誦民謠也叫民謠。大多用“喲嗬哈”等襯字,長樂句只有壹句,在高音區兩三個相鄰音之間進行。板散,節奏自由,用假聲唱聲音高。
正板山歌也叫四板山歌。它由四個結構整齊對稱的樂句組成,是客家山歌最常見的形式。
民歌的四句八句有四句歌詞,八句是八個樂句的意思。就是把1歌詞分成兩個樂句來唱,詞裏襯詞比較多。它的曲調是在官方板上的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快板民歌也叫快板民歌。歌詞沒有行間,曲調沒有拖腔。用民歌的曲調唱,節奏收緊,速度加快。
蝶板民歌也叫蝶子民歌。歌詞中插入了很多重疊的單詞和句子,有時多達10個單詞。曲子的開頭和結尾基本保留了主板民歌的特點,而中間由於用了疊字疊句,曲調有所展開,唱腔幾乎像幾板。
五首半山歌的歌詞是7字5句,曲調是官方半山歌的擴展。
客家山歌的調式多為羽化調式和符號調式;壹般四聲羽音為la、do、re、mi,調號音為sol、la、do、re。曲調進行時,羽式往往采用La-Re(反是Re-La)或La-Mi(反是Mi-La);Sol-la-do-re(反過來,re-do-la-sol)常用作調音公式。音調很簡潔,有的民歌只用兩個音,如福建寧化的《新梭的兩面》,江西銅鼓的《雞阪山歌》等。,而且只用re和la兩個音。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江西興國等革命根據地的人民用客家山歌創作、演唱歌頌革命的新詞,如《雞心嶺上的金》,被譽為“興國山歌”。20世紀40年代以來,廣東星美文工團創作了《花轎》、《回心轉意》等劇目,配以客家山歌的曲調,邊唱邊談,發展成為客家地區的方言劇種“山戲”。
客家山歌用客家話唱,基本是四句七字型,第壹、二、四句押韻;唱歌的時候經常觸景生情,即興演唱,隨口而出,感情深厚;唱腔豐富多變,節奏自由多變。分別是梅城山歌、松口山歌、石馬山歌等有異同的客家山歌,音調不同。僅梅州壹地就有100多種音調,但都是高亢嘹亮,抒情悠揚,非常優美。在演唱藝術上,繼承了傅必興的傳統技法,經常使用直接敘述、比喻、雙關、斷句、誇張、疊字等手法。在類型和體裁上有民歌、情歌、抒情歌、尾駁、玄學歌、唱腔、猜調等;歌唱的形式有獨唱、二重唱和表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