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漢文化的文化心理

漢文化的文化心理

漢族的文化心理是經過幾千年的積澱逐漸形成的。雖然近百年來各種現代文化思潮的輸入極大地沖擊了這種傳統文化心理,但其影響依然根深蒂固。這就形成了漢語在人們言語交際過程中獨特的語用特征。

首先,以農業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封建社會統治了中國幾千年。這種封建宗法社會在民族心理上造就了兩個特點:壹是非常重視血緣關系,二是強調階級差異。因此,言語交際中的壹個突出特點就是註重親屬稱謂的使用,嚴格區分尊卑。

在西方,我們可以看到年輕壹代對他們的長輩直呼其名,這在中國人的交流中是不允許的。在與親戚中的長輩交談時,壹定要使用稱謂,這是壹種禮貌和有教養的表現。而且,親屬稱謂作為壹種敬語,廣泛應用於非親屬說話者,如叔叔、奶奶、阿姨等。他們被認為是對彼此的尊重和親密的表現。

重男輕女的重男輕女觀念轉移到社會人際關系中,成為等級觀念。幾千年來,封建社會壹直主張長幼有序,尊卑有序。所以,人們在與有官職的人交談時,壹直有與職務相稱的習慣,這在古代被認為是壹種尊稱。在交往中,為了擡高對方的地位,往往會降低自己,於是就有了壹批相對於敬語的謙名,比如妳的姓——我的姓,妳的家——我的拙家,我的好兄弟——我的傻兄弟,我的傑作——我的拙作,我的拙見——我的拙見。

其次,強調人際關系的和諧,強調人的社會性,強調社會和群體對個人的約束,強調群體而不是個人和人格。這也與封建社會的宗法制度相聯系,與現代西方以自我為中心,強調獨立人格和個性,贊美個人成就和榮譽形成鮮明對比。正因為如此,為了強調人際關系的親密,中國人常常使用親屬稱謂來稱呼非親屬說話者;中國人見面後經常問候對方的私生活,比如“妳吃飯了嗎?”我並不是真的擔心妳會挨餓。只是我很關心,很深情。

至於問妳掙多少錢,多大了,有沒有伴侶,有幾個孩子,在中國人看來,也是壹種人際關系密切、接觸感情的表現,也就是所謂的東方人情味,而在西方人看來,則有幹涉他人“隱私”的嫌疑。

漢族在性和性別問題上的保守傳統也造成了男女在言語交際中的語言差異。壹般來說,男性語言直白隨意,女性語言含蓄莊重。男性中使用與性有關的詞語罵人的情況遠比女性普遍。因為傳統觀念也認為男性使用這些詞語是不文明的,但這似乎是被普遍理解的,而女性的使用是非常不雅的,被輿論批評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 上一篇:梁山泊之爭第九集
  • 下一篇:汽車有哪些制動方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