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村委會地處江南丘陵地帶,山少,農作物單壹。沒有便捷的水陸交通渠道,經濟條件惡劣。輕農年人均收入不到1.5萬元。改革開放後,大批有識之士外出打工,家裏留下了七八十歲的老人和蹣跚學步的孩子。整個村子處處落寞,真是應了陶淵明“異地交通,雞犬相聞”的著名寫照。當然,這個刻畫並沒有突出財富,而是描寫了孤獨。同時,通過外出打工,村裏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均年收入也大幅增加。
在現代化基礎設施方面,還是比較落後的。比如1994年全村全部通電,2005年左右才接通有限的電視、彩電、手機等現代生活工具。最近壹兩年,只有少數稍微富裕的家庭接入了互聯網。只是近幾年才有了拋秧、機耕等現代農業耕作設施,但大多還是牛拉犁等原始耕作技術。
在新農村建設中,全村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水泥巷、內部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
風俗習慣方面,過去有農民特有的元宵節舞蹈,農歷八月前後有菩薩崇拜(當地方言)活動。這些僅限於天安岸村、大屋村等大村。元宵節龍燈舞,主辦村組織青壯年男子參加,有龍燈綁技的老技師將組成壹條龍的龍燈綁好。壹條龍裏面大概有10到15個龍燈,加上龍尾,每個龍燈都是原來的形狀,裏面點著蠟燭,用紙糊著,防止漏風。每個龍燈都被放在壹塊龍布上。在10-15人的支持下,元宵節當晚,他們敲鑼打鼓,走進千家萬戶過元宵節。按照習俗,家家戶戶在龍燈進屋時用鞭炮迎接,離開時用鞭炮送走,主人也用禮物(壹般是香煙)答謝。當所有的家庭都走了,壹個龍燈舞蹈表演將在壹個寬敞的場地舉行。這時候鞭炮會響,鑼鼓會報天,好不熱鬧。還有壹個古老的活動,就是求菩薩拜(當地方言),也叫求菩薩拜。整個活動持續3-4天。這也是壹個大村,也是天安岸村這樣的古村落。祭祀時,主辦村會請知名法師祈福(送文書)。還有兩個菩薩。菩薩供奉前都要打磨,全身完全修飾,非常漂亮。菩薩是崇拜的主角,壹個坐著的叫佛,壹個站著的拿著鋼錘,兇神惡煞的叫先鋒,很有威嚴。然後法師在1壹天到晚做各種動作,念各種文字。禮拜的日子大概就是書出版的第二天。菩薩會被裝上古代的轎子,由八個人擡著,就像電視裏皇帝巡視的場景。彩旗飄揚,鑼鼓宣天,人聲鼎沸。去附近每壹個同宗的村子祭拜,好熱鬧。遊覽當天,無論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想跟著菩薩走遍每壹個村莊,那場面令人難忘。
這是集安唯壹記載清水鄉信息的古地名。可以查看更早的古地名信息,比如早期村名記載是否為清水鄉,詳細了解早期村名變遷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