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縣小郭洞村被文化部譽為“中國泥塑之鄉”,制作泥塑玩具的歷史已有130多年。這些泥塑玩具是用泥塑模具成型的,註重外觀的誇張。用白色粉末作為底色塗在泥坯上,再塗上紅色、粉色、黃綠色、紫色等顏色,最後用黑色勾勒出來,達到多樣統壹的效果。有的後背和屁股還露出泥巴本色,樸實無華。臨沂泥塑玩具以粉綠色為主,溫潤明亮,生動活潑,各種戲曲人物和動物的造型栩栩如生,表現了勞動人民非凡的智慧。楚莊的《牛頭哨》能吹出幾首單調的曲子。“五絲哨”系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取端午節民間佩戴“萬歲繩”之吉祥。這些富有鄉土氣息和趣味性的玩具,曾多次出國參加民間藝術展覽,其中壹部分被送到宋慶齡故居紀念館展出。值得壹提的是,在沂蒙地區的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壹種接近於泥塑玩具的民間工藝——揉面人。幾種染色的糯米面團,經過工匠的揉捏,幾分鐘就變成了孫悟空、豬八戒等各種神話人物,讓小朋友們愛不釋手。2001,央視在臨沭縣拍攝夢想劇場,和面機進入鏡頭。
郯城的木雕玩具歷史悠久,風格多樣,有劍戟、戰車、馬匹、鳥獸、各種人物、掛燈等,達7大類500多個品種。那些虎鈴,梅花槍,龍泉劍;八仙的那些核桃人、馬車、花籃,承載著美麗的童話、民謠和無數神奇的傳說,吱吱作響地穿過歲月的弄堂,走過壹代又壹代人的童年。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藝術欣賞水平的提高,許多過去不起眼的東西也走進了高雅的殿堂。臨沭、莒南的柳編工藝品遍地開花;以沂蒙山和蒼馬山的根為原料的根雕也開始出現。
沂水縣高橋鎮被文化部譽為“中國刺繡之鄉”。民間婦女手工繡制的荷包,清香柔軟,飽含著壹代又壹代山區婦女的愛心。“與柳枝相約,人約黃昏後”。繡荷包默默遞給心上人的那壹刻,古典婉約的情懷足以醉壹千年!
相對於技藝嫻熟的姑娘們的刺繡技藝,農村老太太們手工制作的虎頭鞋和活潑可愛的布娃娃也是臨沂的壹大景觀。
此外,臨沂的民間工藝制作技藝還表現在特色飲食上。這裏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其中以三、八寶豆豉最為著名。饢在臨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中主要原料是母雞(或牛羊肉)和大麥、面粉,輔以蔥、姜、鹽、醬油、花椒、香油等20多種調味品,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鮮美。還能祛風散寒,健胃暖脾。近年來,作為壹種著名的食物,它已經進入各大城市。八寶豆豉由黑豆、茄子、鮮姜、杏仁、花椒、紫蘇葉、香油、白酒八種原料發酵而成,故稱“八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賴氨酸等營養成分,具有溫中健脾、益氣補腎、溫中散寒、止嘔、滋補潤燥、舒筋活絡等多種保健和醫療功能。“吃臨沂飯,不用走遍天下”,壹句樸實的民間諺語,道出了臨沂飲食文化的豐富、精致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