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出現在商周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魏時期,鐵器風格逐漸發展成熟。在這個時期,鐵往往是壹次性用青銅鑄造的,鐵的形狀類似於壹個帶把手的小鍋。它的腹部很深,口部很寬敞,底部略呈弧形,末端有壹個長柄,便於握持。熨衣服時,人們把充分燃燒的木炭放在“鍋”裏,等“鍋”底熱了再用它來熨衣服。
因此,鐵也被稱為“火鬥”。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官員、玄學家韓康博,小時候家境貧寒。他的母親給他做了壹件短外套,讓韓拿熨鬥來燙,並說等會兒給他做壹條褲子。韓對說,鐵在火裏,鐵把手可以燙,我上半身暖和,下半身不冷,不用給我做褲子。可見,到了晉代,鐵器已經成為百姓必備的家用電器。
古代的鐵器上通常繪有各種圖案,有的還刻有“鐵直衣”等銘文。這壹時期還出現了壹種“金水桶”,采用了鍍金工藝,制作精良,外形美觀,有魚、虎、龍等各種裝飾,看起來是壹種奢侈品。這也說明了鐵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性和重要性。
唐代的鐵器基本保留了漢魏時期的形制,但在樣式和形制上做了許多改進。為了更好地儲存熱量,熨鬥的形狀從盆改為桶。為了更好的隔熱,古人把實心的長柄改成了空心的短柄,外加壹個木柄。熨鬥底部也做了改動,微弧改成了平底,更方便熨燙布料。
在宋代,鐵器由銅和鐵制成,其形狀與唐代的基本相同,但更接近現代鐵器。人們也拓寬了熨鬥的使用範圍。北宋詩人秦觀說,宋人用鐵器熏香,把鐵器和煙籠結合起來。宋人還用鐵器整理紙張,保護書籍,使這種苦力使用起來更加熟練。明清時期開始流行鐵器,其樣式與前朝基本相同。
概要: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鐵的國家。直到1882美國人發明了電熨鬥,傳統熨鬥的使用範圍才逐漸縮小。但有時出於特殊目的,人們仍在使用這種古老的鐵器,它並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