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從周朝開始,就有儲存冰塊的傳統。最冷的冬天,河裏的冰能承受人體重量的時候,就會開始冒冰。為了使冰不容易融化,古人在挖“冰井”時,往往挖得很深,用稻草覆蓋,然後冰就會和冰分離。當壹個冰井裝滿時,它將被密封,下壹個將被安裝,直到所有的冰井被填滿。然後密封起來,夏天用。
其實古人真的很聰明。除了這種儲存冰的方法,他們還制造了冰。據說唐宋時期,人們發現硝石放入水中會結冰,即溶於水後會吸收大量熱量,最終形成冰塊,這樣古人就可以制冰了。硝石的化學名稱是硝酸鉀。當它溶於水時,會吸收熱量,降低溫度,所以小盆裏的水會結成冰。這時,冰鎮飲料,也就是冰糖水,開始出現在夏季的市場上。
另壹個是冰室,冰室是儲存冰的地窖。每年冬天最冷的季節,河上的天然冰被切成冰塊儲存起來,在第二年夏天賣給餐館、肉鋪和有錢人家。冰是用來保持食物新鮮和冷卻房間的。最著名的是天津的冰室工業。天津師範大學教授譚汝增發現,冰室胡同在老城區,全長340多米,北起東門內大街,南至宮媛東胡同。它建於清朝鹹豐年間,明代。可見,天津的冰室業歷史悠久,明清時期規模相當大。
清朝甚至規定只有官員才可以挖掘冰室中儲存的冰塊,而官方冰室多為磚石結構,呈拱形,深藏地下,規模較大;私人冰庫的基本方式是挖坑,把冰儲存在坑裏,堆起小冰山,壹到夏天就壹個壹個地使用。壹般壹個冰庫占地100平方米,需要挖幾米深。冰室行業的繁榮催生了冰車行業,也就是冰販子,類似於腳線,也是半黑手黨。分為青縣幫、滄縣幫、雜幫,各自領地劃分,非常繁榮。
民國時期,官方禁令正式廢除,許多私人冰室相繼出現。20世紀30年代,15冰庫組織了壹個聯合協會,名為“冰貿易協會”,公開定價,以銷定產,限定每家每戶的儲冰量。以前沒有空調等高科技制冷設備。在民國時期,即使有電風扇,也是只有達官貴人才能消費得起的奢侈品。但是現在科技發達了,這些東西早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