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式婚禮繁文縟節,鋪張排場,主要包括訂婚、訂婚、結婚、回禮四個程序。因為經濟條件不同,貧富家庭的復雜程度和排場也不壹樣。訂婚,由媒人牽線,訂婚叫“茶會”。男方通過媒人詢問女方的生日和年齡,稱之為“請年齡”。請盲人算命先生排列八字,稱之為“何笑”,決定結婚與否。納聘,又稱訂婚儀式。婚後雙方約定定彩禮(俗稱彩禮),男方選個吉日分別送兩盤到女方家。彩禮壹部分用龍鳳貼送到第壹盤,這是雙方不能反悔的唯壹證據。伊爾盼,又叫“節日催婚”,男方正式選定結婚的日子,把所有的彩禮都寄給女方,讓女方準備嫁妝,準備迎娶。俗話說“只能擇日求妻,不能擇日嫁人。”嫁妝包括“壹箱壹櫃”、“兩箱兩櫃”、“四箱四櫃”,但都必須有廁所,俗稱“童桶”。雞蛋、生花生、肥米花、紅紙袋都放在桶裏。男方回家後,新郎和他的兄弟必須把他們擡進新房,第壹個在廁所小便的男孩會把雞蛋和紅紙袋拿走。結婚,根據吉日的選擇,男方家準備壹頂紅色的轎子(寡婦小妾不準用轎子),晚上打擊樂(民間打擊樂隊)去女方家結婚。新娘在婚禮前壹天“開臉”,上轎子的那天,先祭拜祖先,聽父母教誨。新娘禮服有三種,壹種是“死禮服”,來源於壹個民間桃花姑娘的故事。她從壹位老太太那裏借了壹件壽衣和壹條褲子,這位老太太在這個村子裏生活幸福。南宋以後,她成了“彩衣”,民國時穿花紗。後者在城鎮中更常見。新娘由哥哥或弟弟擡上轎子。轎子擡走後,她媽會坐在轎子上痛哭,說“哭哭,哭哭”。轎子到了男方家,會按照選定的日子舉行婚禮(祭奠新娘)。祭奠結束後,男方家人會在地上鋪上麻袋(意為“傳宗接代”),新郎會用紅綾拉起新娘的腳袋,祝福雙方生活幸福的長輩會手持蠟燭送進洞房,並用甘蔗摘掉新娘的“紅面紗”。進入房間後,新郎新娘要搶座位坐在床上,說誰占的空間大,誰以後就是家裏事務的主人。東鄉人沒有搶位置的習慣,所以老人按著他們的肩膀,同時坐下,以示白頭偕老。然後吃薄薄的餃子,叫做“子孫餃子”晚上拆新房,俗稱“鬧房子”,會壹直持續到半夜,公婆和媒人都要出來買單。婚後三天回門叫“三朝”,新郎陪新娘回娘家,叫“回原車”。當天,原車不能過夜。如果不“回門”,新娘要過三年才能回娘家。
上一篇:湖北十堰有哪些著名的特產?下一篇:民間工藝故事——舞獅的起源